4月14日:全球驱动的集成电路周期

标签:
股票金融投资财经房产 |
从上世纪50年代集成电路发明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波动中不断增长。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按照公开统计,大概每年有6000亿美元左右的销售额,但这个销售额仅是指最终的集成电路产品,也就是芯片,集成电路这个产业链很长,包含了从原料到包装销售的各个环节,也就是从上游的半导体材料、设备、EDA软件,到晶圆设计公司、晶圆代工或者是IDM工厂生产,以及最后的封装、测试环节的服务。从影响因素看,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受宏观经济面、产业政策、技术革新以及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供需关系往往决定波动走势。
从供给方面看,全球半导体拥有明显的产能周期,这是由企业设备投资和产能扩张驱动形成的周期波动。半导体资本开支周期平均约3~4年,一座晶圆厂从建设到达产至少需要3年,具有高资金壁垒,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金,企业扩产非常谨慎,因此一定程度上讲,供给短期是刚性的,短期的价格受需求影响更多。国内的供给目前在不断扩张,是新一轮产能建设,大基金已再次增资长江存储,华为自建的晶圆产线也在推进。各大龙头公司在行业下行期逆势扩张,维持较高的资本开支。虽然供给在不断增加,但中国占全球半导体产业40%的需求,相对于这个需求,供给的增长也不能形成产能过剩。
从下游芯片需求看,大约40%以上与消费电子相关,10%以上与服务器相关,10%以上与汽车相关,这几类合计占了70%左右的份额。这几个下游行业在2023年的需求正在逐渐筑底,大多有望持平或略有增长,但不排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会带来需求迅速放大,特别是汽车用半导体是过去几年少有的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预计2023年还是会大幅拉动。综合来看,产业三季度前后可能重新开始进入向上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