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两年国外的经验,逐步调整的过程带来的冲击大概会有三五个月,对供应链的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生产形成根本性的影响。其实,在企业运行中,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还是市场供需决定的,只要有需求,办法总是很多的,但需求是国际国内双重决定的,有些产品需求会迅速放大,比如医疗用品,有些产品就会缩减,比如一些不必要的消费品和扩大再生产的设备等,如果是需求不足的产品,这种情况下厂商就很难搞定,因为这是消费端的事。从经济面上讲,这是对A股的一个考验,但是从实质上讲,股票本身就是个资金市场,只要资金流动足够,与宏观面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所以只要市场中的资金量足够大,就足够,而这一点,A股的资金始终是充足的,就看情绪能不能带动起来。
上证指数3000点附近的区间,实际上是值得搏一下的,踏空风险高于下跌风险。近期银行股和国企股的表现实际上体现的是大资本运作的尝试进场,毕竟这些股都是超大盘股,虽然市值不见得多高,但流通股多。我们的准备金率已经跌到7.8%附近,从近30年的历史数据来看,这个值已经低于中枢线,从这点看,货币宽松的空间不大,毕竟人民币不像美元,能够靠大规模QE来掠夺全球财富来支撑流动性,但收缩的可能性也没有,所以资金宏观面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尝试性的进仓和做盘是很正常的。没必要减仓,加仓的选择远比减仓要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