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至2020学年度县级小课题《小学数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申报表及方案

(2020-06-04 16:05:40)
分类: 2019-2020年县级小课题

附件2

蓝田县教科局教学研究室

2019至2020学年度教育教学科研县级小课题申报表

小课题

负责人

任宏娟

学科

数学

学历

本科

职称

一级教师

参   加   工作时间

2003.8

手机号

13468600362

工作单位

蓝关镇榆林学校

新浪博

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6706978217

 

申 报

课 题

《小学数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审 定

课 题

 

小课题 其他成员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教研员(签名)      

年   月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背景、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课题研究价值分析;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研究分工、成果预设等,字数不低于3000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萨克雷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又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加上影视文化的渗入、信息来源的高速化与多样性,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课题的开设对于我校而言,对数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
    二、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进而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在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 现状分析

(一)家庭因素

(1)家长的文化程度

我校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这些都为我校的教学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2)教养方式

通过对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家庭中最突出是:

1、好多家长认为好习惯养成是教师的责任。

2、家长对习惯的意识比较差。

3、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少。

4、学生尚不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基本的纪律要求。

这些问题是小学阶段普遍存在的。学校将怎样解决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由家庭方面带来的影响?我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低年级是养成习惯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反复抓,抓反复,使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最基本的一种习惯。

(二)学校因素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在进步中不断出现新的不良习惯,有些教师只能针对某种已发生的现象进行当时的引导,缺乏连贯性等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教师应要有针对性、连贯性地对学生进行纠正,不能嫌麻烦,置之不理,这样长期以往坏习惯就会越来越多。

(三)同伴因素

其他同学不好好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己也跟着学。

(四)社会因素

社会上一些坏风气、电视、网络游戏等对学生产生严重影响。

    四、课题研究目标    

1、补充、完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评价标准。形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使学习习惯行为准则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细节入手,把学习习惯的工作抓细,抓实。

    4、创设良好的学习习惯氛围,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教师都做了安排,时刻激励着小学生去做好。    

    5、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一、课前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1)先了解目前学生预习方面的现状,再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前简单的预习,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课本上做标记的习惯,如:在重点内容下面标,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2、 课前做好准备,按要求摆放课本及文具的习惯  

二、课中习惯    

1、专心上课的习惯    

(1)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2)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    

(4)适当时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     

2、善于合作的习惯   

   (1)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游戏等活动时,要善于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合作前要独立思考,合作中要会交流与倾听,合作后要表述和反思。善于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3)乐于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4)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共同解决问题。    

(5)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乐于承担组内分担的任务。    

(6)学会赞许同伴,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合作的体验。   

3、善于交流的习惯      

(1)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认真倾听、分析、思考的习惯,善于交流,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表述要完整,流利,声音洪亮,条理要清晰。  

(2)与人交流时,虚心听取对方的见解,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4、勇于质疑的习惯  

(1)善于发现,勇于实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2)培养独立思考、细心观察的能力,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课后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功课,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质量效率 

2、完成作业的习惯:    

(1)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按时上交。

(2)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没完成作业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3)作业完成后及时放入书包中。    

(4)作业发下后及时修改。    

3、规范书写的习惯    

(1)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坐势端正。坐得自然,两脚放平,身板要直,头部略向前倾。    

(3)执笔正确。五指并拢,斜握笔,手腕关节配合,按笔画发展的方向,上下左右灵活动转。    

(4)全神贯注。两眼正视纸面,注意数字和文字的书写。    

(5)卷面整洁。书写正确清楚,排列整齐。    

4、多读勤记的习惯    

(1)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    

(2)自己订阅的数学报刊应及时阅读。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边读边思考,敢于质问,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5、规律作息的习惯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计划。    

(2)认真执行计划,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外学习效果。 

课题的创新之处: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家庭和学校相结合。    

3、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教师的点拨、引导相结合。    

4、知识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六、课题研究思路    

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研究,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层次及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研究,进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探求,使其通过肯学、爱学、乐学、善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的人。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行为训练、观察法等。

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物的刺激,收效很好。

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了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通过让态度认真、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八、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0月)学习、规划、准备阶段

1、填写申报表。

2、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形成调查报告。

3、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4月)全面实施规划阶段

1、搜集资料和修订方案。

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收集各项活动资料。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回顾反思一调整计划一再实施一再反思一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计划。

2、根据总结的相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第三阶段(2020年5月——2020年6月)总结和评价阶段

(1)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

(3)展示、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九、预设策略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加上家长在家庭范围内的监督和规范,再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三方面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孩子自身和家长在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方面:    

    1、制定好计划    

    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做到坚持不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的时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方面: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主要方面,都应该有一些基本且严格的行为要求。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清洁卫生、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等。除了严格,家长还得适时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时鼓励孩子与坏习惯作斗争。。

十、成果预设    

我们将把此项课题逐步完善,健全小学生3到6年级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标准,逐步形成规模化,并不断创新,使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写出详尽的结题报告,完成教育论文。    

十一、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实施对我校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条件的制约、方法的欠缺,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要广大教师与家长付出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如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作为学生个性的一部分稳定下来,保证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仍然是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反思、摸索的一个问题。为了使研究的预期目的取得更好的实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1、进一步深化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分析研究,找到不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要根源,对症下药,提高教师教育工作效益。 

2、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3、整合学校各部门职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将教育任务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4、不断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5、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与重要性,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教训,持之以恒,不断进行巩固、完善。   

         

 

 

 

 

 

 

 

 

 

 

 

 

 

 

 

 

(可以续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