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集(尺牍)与周文之四首
(2023-12-01 18:05:01)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苏轼文集 |
一(绍圣三年五月作于惠州)(1096)
某启。近蒙寄示画图及新堂面势,仍求榜铭。岭南无大寒甚暑,秋冬之交,勾萌盗发,春夏之际,柯叶潜改,四时之运默化,而人不知。民居其间,衣食之奉,终岁一律,寡求而易安,有足乐者。若吏治不烦,即其所安而与之俱化,岂非牧养之妙手乎?文之治循,已用此道,故以“默化”名此堂,如何?可用,便请题榜也。
二(绍圣四年四月作于自惠州移贬儋州途中)(1097)
某启。昨暮已别,回策悽断,谨令小儿候违。来年春末,求般家二卒,送少信至子由,乞为选有家而愿者,至时当别奉书也。喧聒为愧,不罪。
三(绍圣三年十月作于惠州)(1096)
惠粟极佳,梨,无则已,不烦远致也。惠米五硕,可得醇酒三十斗,日饮一胜,并旧有者,己足年计。既免东篱之叹,又无北海之忧,感怍可知也。食米已领足,今附纳二十千省还宅库足外,余缗尽用致此物,幸甚。来年食口稍众,又免在陈,不惟软饱,遂可硬饱矣。(浙中谓饮酒为软饱。仆有诗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以代相对,一笑。
四(元符二年作于儋州)(1100)
郑君知其俊敏笃学,向观所为诗文,非止科场手段也。人去,忙作书,不及相见,且致此意。李公弼亦再三传语。承许远访,何幸如之。海州穷独,见人即喜,况君佳士乎?林行婆当健,有香与之,到日告便送去也。八郎房下不幸,伤悼。
前一篇:苏轼文集(尺牍)与程德孺四首
后一篇:苏轼文集(尺牍)答李端叔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