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眉山惊现“东坡地图”:一生辗转十八城苏东坡“叶落归根”

(2022-07-08 16:19:38)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苏轼文化的发掘、研究、转化

眉山惊现“东坡地图”:一生辗转十八城 苏东坡“叶落归根”

封面新闻 2017-11-21 20:11 32956

http://imgcdn.thecover.cn/@/images/20171122/1511305452457040492.jpg?imageMogr2/thumbnail/540x/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

http://imgcdn.thecover.cn/@/images/20171121/1511266162176071961.png?imageMogr2/thumbnail/540x/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

张志烈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见习记者 陈荷 制图 罗乐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意见,省委宣传部启动实施了“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今年7月,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揭晓,苏轼和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杨慎入选。22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眉山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活动,将在苏东坡的家乡四川眉山拉开帷幕。23日,东坡文化节开幕式暨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等活动也将启幕。

清代学者王国维对苏轼极为推崇,他认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位诗人是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而其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的影响能超越苏轼之上”。谈及四川历史文化名人苏轼,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张志烈有些激动,“西方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国有说不完的苏东坡”。

四川眉山人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辗转30余个州县,在湖北黄冈(黄州)、广东惠州等18座城市留下了500多个纪念性景点。在湖北黄冈(黄州)临皋亭,他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二赋一词;在浙江杭州,他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贬谪到广东惠州、海南儋州,他的生活虽然清苦,却依然勤于政事,在蛮荒之地追求始于远方。

这18座城市,最北抵达河北定州、栾城,最南触及海南儋州,由此可见,苏东坡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豁达洒脱的秉性和豪放恣肆的文风,深受各地文化的浸润,与此同时,他也给这些城市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遗产。八旬老人张志烈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用两个小时复盘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提及这位北宋文豪颠沛流离的原因,他概括道:“主要是赴各地做官,数度被贬,其次才是游学和旅行。”

http://imgcdn.thecover.cn/@/images/20171122/1511305328570031205.jpg?imageMogr2/thumbnail/540x/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

辗转18座城市 苏轼留下500多个遗迹

1037年,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的一个书香世家。这里位于川西平原,在成都、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之间,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并在父亲苏洵的精心栽培下潜心准备科举考试。贬官黄州时,他曾在《答李端叔书》说起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这足以说明,苏轼的青少年时代也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举业”中去。

经过十几年的寒窗,他在河南开封进士及第,其文章受欧阳修惊异好评,在皇帝面前殿试时,受到宋仁宗的赏识,开始了并不平坦的仕途。离开家乡眉山之后,他的仕途大起大落,而后客居湖北黄冈(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陕西凤翔、河南开封、浙江杭州、山东诸城(密州)、江苏徐州、浙江湖州、山东蓬莱(登州)、安徽阜阳(颍州)、江苏扬州、河北定州、江苏常州、河南郏县、河北栾城、江苏宜兴等地,留下了丰富的遗迹,供后人凭吊。

“苏轼一生的活动事迹,本身就具体鲜明,丰富有趣。在他自己的著述和同时代人的作品中都有翔实细密的记载。从宋人的几种年谱到王文诰的《苏诗总案》、孙凡礼的《苏轼年谱》,再结合宋以来有关的比较材料,可以看到东坡的一生。他后来因为做官、贬谪,陆续辗转到过陕西凤翔、山东诸城(密州)、江苏徐州等地。当然,生性自由的苏东坡也非常喜欢四处游历,在河南郏县、江苏扬州等地都留下了他潇洒俊逸的身影。”张志烈说。

目前,全国18座城市一共留下了500多处苏轼遗迹,作为“苏学”研究方面的资深学者,张志烈几乎都去过这些城市寻访苏轼的足迹。“国内的苏东坡纪念馆主要有3座,分别是杭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惠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黄冈苏东坡纪念馆。而我们四处眉山的三苏祠,供奉陈列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既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又体现了祠园建筑的古朴幽深肃穆中有疏朗之气。”

从惠州到儋州 一贬再贬却达观洒脱

作为一个官员,苏轼每到一处,都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大好事。“比如在密州,他拿出库粮收养弃儿。在徐州,他领导人民防洪救灾。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再度到杭州为官,他疏浚西湖,筑建苏堤,留下千古美名。”

除了新修水利工程,苏轼还心系公共卫生。杭州是水陆交汇之地,水患之后,瘟疫又来袭,成百上千的民众在疾病中战栗和死亡。为了杭州百姓,苏轼拿出了曾发毒誓绝不外传的药方,自费购买药材配置“圣散子”,在街头支起大锅煎熬汤剂。他还多方筹集银两,建成了全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让贫寒老人均可享受免费医疗。

“十八城的游历,开拓了苏轼的眼界,也让他体察到各地民情。每到一处,他都很快将自己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与百姓交朋友。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他都豁达乐观,以诗书明志,留下众多名篇佳句。”在张志烈看来,这些城市之中,除了杭州之外,还有湖北黄冈、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对苏轼的意义不同寻常。“他虽被贬谪,却依然勤于政事,热爱人生。”

苏轼在惠州的生活十分清苦,只能住在一间破败的僧舍,但是他苦中作乐,留下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时的惠州十分蛮荒,路有冻死骨,苏轼还参与了掩埋死者遗骸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还为广州早期的竹竿饮水建言献策,提出了检验通塞的良方,让广州人提前几百年用上自来水。

生性旷达的苏轼,在惠州写下一首《纵笔》,“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以示豁达的心境。传闻这首诗被宰相章悖看到,他对此非常不爽,又将其贬到更偏远的儋州。尽管64岁的苏轼在儋州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人生丧到极点,但他依然笔耕不缀,写下了诗词140余首,散文100余篇,书信40余篇,《书传》一部,并对《易经》和《论语》进行修订,“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硬是把这个蛮荒之地变成了“诗和远方”。

性格文风养成 深受眉山文化的浸润

980年前,苏轼出生在眉山城内纱縠行一个书香之家。他8岁进乡塾读书,饱读诗书的母亲程氏亲自伴读。父亲苏洵从外地游学归来,也亲自教育两个儿子。一次,他要两兄弟作《夏侯太初论》,10岁的苏轼就写出了“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釜;能博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的佳句,受到苏洵的称赞。

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之下,苏轼在眉山茁壮成长,其性格秉性乃至文风的养成,都深受眉山文化的浸润。“苏轼乐观性格的养成也与四川眉山灵秀的地理环境,包容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在他之后,四川很多后人身上也能看到苏东坡的影子。”张志烈说。

成为一代大文豪的苏轼,自然也对家乡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他曾在当地风景名胜游学,所以在四川眉山一带,至今还保存着苏轼青少年活动时的痕迹,青神县中岩寺还留存有东坡读书楼等景观。他手书的“连鳌山”三个石刻大字,大如屋宇,雄劲飞动;他题写的“唤鱼池”潇洒飘逸,他与发妻王弗“唤鱼联姻”的美妙传说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今天的眉山,已经成为研究苏轼的中心城市之一。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学者正沿着苏轼的足迹砥砺前行,写出了一大批文风落落、质量上乘的著作。”张志烈说,越来越多的东坡文化节、高峰论坛等活动在眉山举办,吸引无数后人参与其中,将东坡文化薪火相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