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

(2022-06-10 10:19:22)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笔记中的苏轼

卷一
范蜀公乞致仕,章四上,未允。第五章言臣所怀有可去者二:谓言青苗不见听,一可去;荐苏轼、孔文仲不见用,二可去。章既上,遂得请。

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阁,前临湖亭上。时二客皆有服,预焉。久之,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余,风韵娴雅,绰有态度。二客竞目送之。曲未终,翩然而逝。公戏作长短句云:“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东坡作《儋耳山》诗云:“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余。”叔党云:“石当作者,传写之误。一字不工,遂使全篇俱病。”

崇宁初,既立党籍,臣僚论元祐史官云:初,大臣挟其私忿,济以邪说,力引儇浮与其厚善布列史职。或毁诋先烈,或凿空造语以厚诬,若范祖禹、黄庭坚、张耒、秦观是也;或隐没盛德而不录,若曾肇是也;或含糊取容而不敢言,若陆佃是也:皆再谪降。时旧史已尽改矣。

东坡在海外,琼州士人姜公弼来从学。坡题其扇云:“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或作朱厓。端合破天荒。”公弼求足之。坡云:“候汝登科,当为汝足。”后入广,被贡至京师。时坡已薨,乃谒黄门于许下,子由乃为足之云:“生长芸间已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
宿州灵壁县张氏兰皋园一石甚奇,所谓小蓬莱也。苏子瞻爱之,题其上云:“东坡居士醉中观此,洒然而醒。”子瞻之意,盖取李德裕平泉庄有醒醉石,醉则据之,乃醒也。蒋颖叔过见之,复题云:“荆溪居士暑中观此,爽然而凉。”吴右司师礼安中为宿守,题其后云:“紫溪翁大暑醉中读二题,一笑而去。”张氏皆刻之。其石后归禁中。

吕温卿为浙漕,既起钱济明狱,又发廖明略事,二人皆废斥。复欲网罗参寥,未有以中之。会有僧与参寥有隙,言参寥度牒冒名。盖参寥本名昙潜,因子瞻改曰道潜。温卿索牒验之,信然。竟坐刑之归俗,编管兖州。未几,温卿亦为孙杰鼎臣发其赃滥系狱。人以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卷二

东坡赠黄照道人诗曰:“面脸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见来乌。”《王立之诗话》云:“元自、见来,皆俚语也。”杜子美诗云:“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坡句法此。而谓之俚语,立之未之思耳。

王定国寄诗于东坡,答书云:“新诗篇篇皆奇,老拙此回真不及矣。穷人之具,辄欲交割与公。”魏道辅见而笑曰:“定国亦难作交代,只是且权摄耳。”

题跋最为难事,惟东坡、山谷题徐熙画菜云:“士大夫不可不知此味,不可使斯民有此色。

都尉王诜为王定国画《烟江叠嶂图》,东坡作诗所谓“江上愁心千叠山”者。定国死,其子由以画货与高邮富人茅生,以献章献,或云禁中。


东坡先生知扬州,一夕,梦在山林间,忽见一虎来噬,公方惊怖,有一紫袍黄冠以袖障公,叱虎使去。明日,有道士投谒曰:“昨夜不惊畏否?”公曰:“鼠子乃敢尔!本欲杖汝脊,吾岂不知子夜术耶?”道士惶骇而退。


卷三



徐州有营妓马盼者,甚慧丽。东坡守徐日,甚喜之。盼能学公书,得其仿佛。公尝书《黄楼赋》未毕,盼窃效公书“山川开合”四字。公见之大笑,略为润色,不复易之。今碑中四字,盼之书也。

东坡为翰苑,元祐三年,供端午帖子,有云:“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苞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每疑“粽里杨梅”之句。《玉台新咏》徐君《旧共内人夜坐守岁诗》:“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今人未见以杨梅为粽,徐公乃守岁诗,杨梅夏熟,岁暮安有此果,岂昔人以干实为之耶?东坡以角黍为午日之馔,故借言之耳。

宣和间,有旨苏轼追复职名。时卫仲达达可当行词,因戏之云:“达可宜刻意为此词,盖须焚黄耳。”闻者莫不大笑。


元祐六年七夕日,东坡时知扬州,与发运使晁端彦、吴倅晁无咎大明寺汲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二水,校其高下,以塔院水为胜。


李廌方叔《祭东坡文》有云:“皇天后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卷四

东坡自儋耳北归,临行以诗留别黎子云秀才云:“我本儋州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上,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见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后批云:“新酿甚佳,求一具理,临行写此,以折菜钱。”宣和中,予在京相蓝,见南州一士人携此帖来,粗厚楮纸,行书,涂抹一二字,类颜鲁公祭侄文,甚奇伟也。具理,南荒人瓶罂。

东坡知徐州,作黄楼,未几黄州安置,为定帅作《松醪赋》,有云:“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俄贬惠州,移儋耳,竟入海矣。在京师送人入蜀云:“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比归,果得提举成都玉局观。三事皆谶也。

东坡自常州赴登州,经过扬州石塔寺,长老戒公来别,东坡云:“经过草草,恨万一别石塔塔。”起立云:“这个是砖浮图耶?”坡云:“有缝。”答云:“若无缝,何以容得世间蝼蚁?”坡首肯之。元丰八年八月二十七也。明日,坡又作诗赠之云:“竹西失却上方老,石塔还逢惠照师。我亦化身东汉去,姓名莫遣世人知。

乐全先生张安道薨,东坡时守颍州,于僧寺举挂,参酌古今,用唐人服座主缌麻三月,又别为文往祭其柩。盖感其知遇也。

王文公安石为相日,奏事殿中。忽觉偏头痛不可忍,遽奏上请归治疾,裕陵令且在中书偃卧。已而小黄门持一小金杯药少许,赐之云:“左痛即灌右鼻,右即反之,左右俱痛并灌之。”即时痛愈。明日入谢,上曰:“禁中自太祖时有此数十方,不传人间,此其一也。”因并赐此方。苏轼自黄州归,过金陵,安石传其方,用之如神,但目赤,少时头痛即愈。法用新萝卜,取自然汁,入生龙脑少许调匀,昂头使人滴入鼻窍。

东坡性喜饮,而饮亦不多。在黄州尝以蜜为酿,又作《蜜酒歌》,人罕传其法。每蜜用四斤炼熟,入熟汤相搅,成一斗,入好面曲二两,南方白酒饼子米曲一两半,捣细,生绢袋盛,都置一器中,密封之,大暑中冷下,稍凉温下,天冷即热下,一二日即沸,又数日沸定,酒即清可饮。初全带蜜味,澄之半月,浑是佳酎。方沸时,又炼蜜半斤,冷投之尤妙。予尝试为之,味甜如醇醪,善饮之人,恐非其好也。

苏子由在政府,子瞻为翰苑。有一故人与子由兄弟有旧者,来干子由,求差遣,久而未遂。一日,来见子瞻,且云:“某有望内翰,以一言为助。”公徐曰:“旧闻有人贫甚,无以为生,乃谋伐冢,遂破一墓,见一人裸而坐曰:‘尔不闻汉世杨王孙乎?裸葬以矫世,无物以济汝也。’复凿一冢,用力弥艰。既入,见一王者曰:‘我汉文帝也,遗制:圹中无纳金玉,器皆陶瓦,何以济汝?’复见有二冢相连,乃穿其在左者,久之方透。见一人曰:‘我伯夷也,瘠羸面有饥色,饿于首阳之下,无以应汝之求。’其人叹曰:‘用力之勤,无所获,不若更穿西冢,或冀有得也。’瘠羸者谓曰:‘劝汝别谋于他所。汝视我形骸如此,舍弟叔齐岂能为人也?’”故人大笑而去。

世谓子瞻诗多用小说中事,而介甫诗则无有也。予谓介甫诗时为之用,比子瞻差少耳。如《酬王贤良松诗》云:“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寿倒三松,见裴铏《传奇》。《春日晚行》云:“兴尽无人楫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楫迎汝见古乐府王献之《桃叶歌》。《金陵西斋诗》云:“黄奴三倒频璚树,小砑红绫斗诗句。”小砑红绫见《大业拾遗》。《舒州》云:“巫祝方说茶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雨工见《洞庭灵怪传》。

卷六

东坡作《梅花词》云:“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注云:“唐王建有《梦看梨花云诗》。”予求王建诗,行世甚少,唯印行本一卷,乃无此篇。后得之于晏元献《类要》中,后又得建全集七卷,乃得全篇。题云《梦看梨花云歌》:“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瑶池水光蓬莱雪,青叶白花相次发。不从地上生枝柯,合在天头绕宫阙。天风微微吹不破,白艳却愁春涴露。玉房彩女齐看来,错认仙山鹤飞过。落英散粉飘满空,梨花颜色同不同。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从梦中。无人为我解此梦,梨花一曲心珍重。”或误传为王昌龄,非也。

卷七

东坡《四时冬词》云:“真态生香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每疑玉奴字殊无意味,若以为潘淑妃小字,则当为玉儿,亦非故实。刘延仲尝见东坡手书本,乃作“玉如纤手”,方知上下之意相贯,愈觉此联之妙也。

韩退之诗云:“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广韵》及《字书》云:赝,五晏切。注:伪物也。东坡《岭外诗》云:“茯苓无人采,千岁化虎魄。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韩非子》曰:“齐伐鲁,索镵鼎,鲁以其赝往。齐曰:雁也。鲁曰:真也。古乃以雁为赝,亦借用也。今人若作真雁,人必笑也。

东坡在黄州,陈慥季常在岐亭,时相往来。季常喜谈养生,自谓吐纳有所得。后季常因病,公以书戏之云:公养生之效有成绩,今又示病弥月,虽使皋陶听之,未易平反。公之养生,正如小子之圆觉,可谓害脚法师鹦鹉禅、五通气球黄门妾也。前辈相与,可谓善谑也。

卷八

熙宁五年,杭州民裴氏妾夏沉香澣衣井旁,裴之嫡子戏,误堕井而死。其妻诉于州,必以谓沉香挤之而堕也。州委录参杜子方、司户陈珪、司理戚秉道,三易狱皆同,沉香从杖一百断放。时陈睦任本路提刑,举驳不当,劾三掾皆罢。州委秀州倅张济鞫勘,许其狱具即以才荐,竟论沉香死。故东坡《送三掾诗》云:“杀人无验终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其后睦还京师,久之未有所授。闻庙师邢生颇从仙人游,能知休咎,乃往见之,叩以来事,邢拒之弗答。而语所亲曰:“其如沉香何?”睦闻之,悚惧汗下,废食者累日。释氏所云冤怼终不免,可不戒哉!

绍圣初元,东坡帅中山,得黑石白脉,如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又作白石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斋”。公自铭有云:“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飞空潄其根。”时四月二十日也。闰四月三日,乃有英州之命。其后谪惠州,又徙海外,故中山后政以公迁谪,雪浪之名废而不问。元符庚辰五月,公始被北归之命,明年夏,方至吴中。时张芸叟守中山,方葺治雪浪斋,重安盆石,方欲作诗寄公,九月,闻公之薨,乃作哀词,有云:“我守中山,乃公旧国。雪浪萧斋,于焉食宿。俯察履綦,仰看梁木。思贤阅古,皆经贬逐。玉井芙蓉,一切牵复。”云云。其词曰:“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满酌山中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思贤”、“阅古”,皆中山后圃堂名也。

东坡在黄州,而王文甫家东湖,公每乘兴必访之。一日逼岁除,至其家,见方治桃符,公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卷九

东坡作长短句《洞仙歌》所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者,公自叙云:“予幼时见一老人,年九十余,能言孟蜀主时事,云:蜀主尝与花蕊夫人夜起,纳凉于摩诃池上,作《洞仙歌令》。老人能歌之。予今但记其首两句,乃为足之。”近见李公彦季成《诗话》乃云:杨元素作本事记《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钱唐有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意,以填此词。其说不同。予友陈兴祖德昭云:“顷见一诗话,亦题云李季成作,乃全载孟蜀主一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云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隐括稍协律以赠之也。予以谓此说近之。”据此乃诗耳,而东坡自叙乃云是《洞仙歌令》,盖公以此叙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国初,未之有也。

卷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坡声像(3)
后一篇:网页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