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通过休息恢复精力、体力的主要方式。陆游《午梦》云:“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从诗中看,陆游很重视睡眠,尤其喜欢在幽静的环境里午睡。他说,如果能得见“华山处士”陈抟的真容,他不求成仙之术,只向他讨教睡眠的良方。据说陈抟活了118岁,以善睡闻名,人称“睡仙”。
大学问家苏东坡通医理,善摄生,对睡眠也颇有研究。据李廌《师友谈记》载,东坡初睡时,首先是安置四体,使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感觉舒适,若有某处不适或有些微疼痛,则略按摩之,疏通其筋络。之后,则闭上眼睛,不胡思乱想,开始听自己的气息从鼻孔吐纳,并调之匀直。这个时候即便身上有苛痒之处,也不挠不动。只要坚持一顿饭的时辰,“四肢百骸,无不和通”,很快就会入睡。这样睡的好处是,睡得酣沉,醒来头脑清爽。东坡每天五更起床,起来后先用梳子梳头几百次,然后洗脸,穿衣,坐于榻上,再打个盹。打盹,古人叫“假寐”。对“假寐”的妙处,东坡称道有加,他说:“数刻之味,其美无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
“先睡心,后睡眼”,是古人总结的安眠之法。欲睡心,先安心;欲安心,则需要摒弃各种杂念。无杂念,心则安;心安,则四体通泰,睡得踏实。由睡东坡联想到人生,以为“天下之理,能戒然后能慧”,“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也。”此理然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