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生有缘认识“三范”

(2022-10-10 08:08:49)
分类: 往事铭心

  此生有缘  认识“三范”

           1993刚调到苏州工作时,苏大中文系“三范”成为佳话,老范名伯群,中范松,小范名小青。老范和中范都是中文系的教授、博导,都当过系主任,才女小范是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后调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已是省作协副主席。

因苏大是我的母校,我读书时和中文系同在一幢“文科楼”里,我们历史系在一楼,二楼是政教系,中文系在三楼。加上分管工作的关系,我很想见识一下大名鼎鼎的“三范”。

机会终于来了。落实报刊审读制度,让我特别重视的是陆文夫先生亲自主编的《苏州杂志》的审读员选择。有人向我推荐了范伯群教授,征求陆老意见得到陆老高度认可。

范伯群教授1986年主持国家首批哲学社会科学15个重点项目之一“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研究1990年成为苏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首位博士生导师。范伯群教授在通俗文学研究上有很深造诣,在文学评论方面也有很高声誉。

我拜访了范伯群教授,见到的是一位轻声慢语的儒雅学者。对于我的请求,范伯群教授谦虚一下后应允了。以后,范伯群教授写了好几篇《苏州杂志》的审读报告,很有分量。

1995年,我进省领导干部研究生课程班(文艺学方向)在职学习,这是唯一安排在南京以外、由苏大文学院承办的班。老范和中范都成了我的老师,老范教授通俗文学,中范教授散文。我被组织指定为班长、支部书记,需要以身作则,集中学习时安排好工作不缺课,更多地感受包括老范、中范的名师风范和渊博知识。

老范老师晚年有过一段轰动苏州的婚姻,与一位小有名气的女老板的结合也被戏称为“文企联姻。老范老师也以自己的名望不遗余力为企业推介新产品,我曾应老师要求安排过一次推介会。俩人终因差距太大而分手。老范老师2014年获首届“姑苏文化名人”称号,86岁时逝世。

我与范培松老师的交往更多一些。范培松老师在散文和报告文学研究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还长期担任苏州作协主席。1994年部里调整分工,我分管的处室保留新闻、对外宣传,宣传处换成了文教处。在出席文联的会议上,我认识了中范和小范。会后,范培松主席还对我在讲话中“做文艺界的勤杂工”,表示赞赏。

成为正宗学生后,我对范培松的称呼也从范教授、范主席改为范老师。读研究生班时,文学院开设了传媒专业,聘请苏州媒体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士担任兼职教授、兼职副教授。令我感动的是,在我结业后,范培松老师亲自安排并主持我在阶梯教室给传媒专业全体学生的演讲,2小时媒体的桥梁作用演讲结束后,范老师代表校长给我颁发了无期限的“兼职教授”聘书。

1997年部里组织部分作家到温州异地采风,范培松老师百忙中抽时间全程参与,并欣然与文联党组书记担任采风团副团长。一路上,我与范老师有了很多的交谈,谈写作,谈“五个一”工程,范老师还向我介绍了几位在全国已有影响的青年作家的情况。

惭愧的是,平时我看望范老师的次数少,范老师到部里看望我的次数多。部里文教处长读范老师的在职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不想再读了,范老师让我做做工作。我做通了工作,读完了博士研究生,成为部里第一位博士。一次,范老师告诉我,花城出版社的老总对他说,全国有条件编写文学史的城市很少,苏州是有条件的城市之一。我当即对范老师说,您牵头做这件有开创意义的事,我支持。

与文教处商量后,部里在文化建设费中列支10万元作《苏州文学史》的前期研究经费,由范老师掌握。明年正式列项。范老师组织了文学院一批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参与,邀请我参加了几次总体规划和编写原则的研讨。范老师想携我共同主编,被我谢绝了。我说,如此我就不能提供资助了。

插图本苏州文学简史出版时,我已调离苏州,范老师在后记中专门写了当年我的支持。此情此义,我对范老师更加敬佩。在南京举行研讨会时,我在主编的显著版面刊发了长篇书评。

范培松老师已近耄耋之年。前两年我带二宝出玩时,曾几次见到正在散步的范老师,我们站着聊一会。见到老师身体康健,很是欣慰。

大概由于年龄相近,我与“小范”见面次数虽然不多,但延续时间最长。

我与小青主席的初次见面,是我还在张家港工作时,承办的全省青年作家座谈会上。到苏州后,见过几次,但没有很多交谈。

小青主席创作《百日阳光》时,我请她和苏大一位正在写我老家第一个省级文明村报告文学的作家吃饭。小青主席馈赠了我她所有已出版的书,我给小青主席带了2瓶她喜欢喝的五粮液。我和小青主席开玩笑说,一瓶酒20万字。《百日阳光》出版后,小青主席也和我开了个认真的玩笑:2瓶酒40万字我可完成了。这是我在苏州工作时,唯一一次与小青主席交谈比较多的场合。

后来,小青主席出任省作协党组书记(以后又任主席)。我的驻地在南京,一天我打电话给她说去看看她,小青书记居然交代办公室,说有重要接待,没有重要事不要打扰。在办公室,我们聊了苏州文艺界尤其是作家的情况,也聊了工作。

小青主席为人坦荡,圆熟中似有一丝天真味,身居“官场”毫无“官气”,待人一如既往亲切细腻。退休多年的我有事找她,她毫不推辞并认真办好,让我不由得感动。

此生有缘认识“三范”,谨以此小文,表达对“三范”的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