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得糊涂”今析

(2022-05-25 20:40:54)
分类: 闲人闲话

    “难得糊涂”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很多人挂在书房中,既欣赏书法,也欣赏处世的哲理与境界

理解“难得糊涂”的内涵,要看郑板桥的另一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难。这行小字,也视作对“难得糊涂”的注释。

聪明的人,对事物有清醒的认识,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会直言不讳表达出来。世上真正聪明的人并不算多,所以说聪明难

“难得糊涂”中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装得像真糊涂,确实“尤。聪明人装糊涂,装成糊涂人,这种演技不是人人都具备的,更关键是过心理上那个坎。看得明明白白,却要掩盖真实的认知,或装聋作哑沉默,或言不由衷附和。并非所有人都能过这个心理坎的。所以说“更难”

聪明的人,有多种境界。“难得糊涂”是一种处世哲理,也是一种处世境界。或许,苏州籍的板桥先生没有想到,200多年来,他的“难得糊涂”书法受人推崇,内含的处世哲理更为越来越多聪明人接受,转入糊涂似乎变得不怎么“难”了。

重复权威的话,还得让人感到是自己的认知。有些话,说出来自己都不信,但必须说,当然也不期望听的人信,没人信还得说,说不说是大事,信不信并不重要。这几乎是所有场的规则。凡是亲身经历过的事,只要不是真糊涂,都会有自己的基本认知,很难被别人的认知所左右。但心里明白是一回事,说出来的又是一回事。这种“糊涂”,或许会被那些表里如一的聪明人所嘲笑,但从生存、发展之道看,却是很实惠的处世方式。正因为实惠,才被越来越多的从效仿。

那些过不了心理坎的聪明人,坦坦荡荡,表里如一。这是一种心底无私的处世境界。但不屑于“糊涂”,注定是坎坷、走不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杂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