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母亲(6)

(2022-03-22 23:27:14)
分类: 往事铭心

我的母亲(6

 要强,是母亲性格中的显著特点,母亲一辈子要强。

 我读小学时,已读浙大的大表兄时常给母亲写信。母亲没有文化,收到信后,让我念给她听,口述回信的内容让我代写。写信封时,我发现表兄和我一个姓,按理母亲与舅父应该是一个姓,却并不是一个姓。我不解问母亲,母亲告诉我,那个年代席俗,夫妇俩不能同一个姓,女子出嫁后丈夫的姓加自己的姓加个氏就是名字。母亲嫁给我父亲时,改成了我外婆的姓,但保留了自己的名字。七月初七是母亲的生日,所以母亲的名字有个巧字。

  父亲家是穷人,母亲家也是穷人。母亲作为垫房嫁给做机匠的父亲,家里没有地,靠给财主做短工和捡菜叶度日。小时候我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母亲说,她就是这样的妈妈。解放后,翻了身,母亲分到了田,对党、对伟人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凡是党号召的,母亲都很积极。从我记事起,对母亲的印象就是手脚麻利、风风火火,走路都是跑的,参加集体劳动,年年出满勤。母亲担任过很长时间的队委、妇女队长,争取了队里男女劳力基本同工同酬。家里养猪、养羊、养兔、养鸡鸭。母亲一个人劳动的工分和交给集体的猪、羊粪,扣除母亲和我们兄妹俩的粮、草,每年能分红一、两百元。母亲还纺纱、织布,家里的被单都是母亲织的,我上大学时仍穿母亲织的土布做的衣服。剪了绵羊毛,母亲不舍得卖,纺好后给我和妹妹、父亲织毛衣穿。母亲从来不说累,一碗放些红糖的开水,就是母亲的营养品。

母亲的要强,还表现在对子女的接受教育上。队里工价比较高,很多乡邻让孩子到了干活年龄就弃学挣工分,减轻父母负担。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扫盲时识了几个字。但我们兄妹仨,只要想读、能读,母亲宁愿自己多吃苦也支持。我们兄妹仨都实现“书包翻身”,全队唯一。

 联产承包后,母亲有半亩责任田。重活我利用星期天抽空干掉,平时都是母亲精心打理。母亲年事已高,我也调到苏州工作,多次劝母亲放掉,母亲说什么也不舍得,说要种到80岁。80岁那年,终于说服母亲把责任田交给侄儿种。侄儿把每年打下的粮食都交给奶奶。

 母亲丢掉了责任田,我和太太再次劝母亲跟我们到苏州生活。母亲执意不肯,说我还有自留地种蔬菜,还养着鸡。一直到84岁,母亲时常前后背着两包自己种的蔬菜,坐长途汽车到苏州看望儿孙。来一次,我和太太陪母亲玩,替她买衣服。呆了两天,母亲就要回去了,说再住下去要生病了。无奈我只能把母亲送回老家。

 母亲仍住在我成家时盖的平房里。我找村书记商量后,在原宅基地和自留地上盖了两层的别墅,为母亲改善住房条件。不久,母亲得了糖尿病,在苏州住了半个月医院。出院后,我和太太再次动员母亲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搬到书房里,把房间让给奶奶。母亲执意要我把她送回老家。我通过老家市委宣传部,替母亲请了个全天候保姆,母亲说什么也不要。我清楚母亲的脾气,没做通工作,保姆一天也呆不下去的。

母亲的糖尿病控制得很好,每次检查都正常,药量也减到最低。我们每周回去一次,替母亲买好一周的菜。大妹离得近,让妹夫每周去看两次。我给了侄儿、侄儿媳妇围墙大门的钥匙,早、中、晚各看一次奶奶。替儿子、儿媳妇看守好家,成了母亲晚年活着的价值。我和母亲开玩笑,您是全中国最好的门卫。有次我无意中发现,母亲把每周周末的红日历都折好,她在算着我们回家的日子。每年的春节和法定节假日,我们都在老家过,让母亲多享受几天天伦之乐。每次回家,母亲都告诉我们她过得很好。直到母亲和我们一起生活的3个月,我才真正明白,母亲是不想麻烦我们。

母亲仙近的早晨,细心的太太发现卫生间有不少没丢进垃圾筒的用过的卫生纸。母亲要强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要干干净净地上路。

后记:含着眼泪写完了我的母亲。母亲和父亲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在我眼里,也是伟大的父亲和母亲。父母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他们的正直和善良、勤劳和聪明、对子孙对社会对他人无私的爱、自信和自强、铮铮铁骨,是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我没有见过祖父和祖母,只有我最了解父亲和母亲。去年写我的父亲,今年写我的母亲,是想让后代们记住这两位先辈,继承优良的家风。

衷心感谢网友们的美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