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及其诗歌艺术》讲座
(2021-12-29 10:39:18)一 罗隐生平
古城新登,山环水绕,文武秀气,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晚唐诗人罗隐,虽终身未第,却“负宇内之雄名”,成为唐末五代文坛的“执牛耳者”,代表了那个时代文学和思想的最高成就。罗隐是唐末最后半个世纪最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更难能可贵的是罗隐的文学创作和思想源泉十分接地气,赢得历代百姓喜爱乃至崇拜,他和他的传说故事逐渐被神化,愈演愈烈,经久不息。作为历史人物的罗隐亦逐步演变为半人半神、亦人亦神的形象。罗隐是融入民间文化最深最广的唐代文人,他身后千年民间对他的崇拜形成了独特的“罗隐现象”,已然成为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罗隐一生几个阶段简历
1.鸡 鸣 早 读
唐文宗大和七年癸丑(833),正月二十三辰时,罗隐诞生于新城县(后梁避讳,改名新登)戴家山下戴家湾(后更名钦贤村,即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双江村)。
2.十
罗隐生活在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统治走向腐败衰落。罗隐的科举之路曲折艰辛,命途多舛(chun),成为中国古代诗人中“屡举不第”的最高代表。他青少年时,持续四十年的“牛李党争”尚未平息,中年时,又遇黄巢起义,战火四起。国家风雨飘摇,个人岂能安好!自咸通(860)至乾符(880)二十年中,罗隐参加科举考试最为密集,都铩(shà)羽而归。期间,咸通八年(867)罗隐自编其文为《谗书》,讥讽世事,鞭挞时政,为统治阶级所憎恶。他耿介直言的个性和恃才不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科举路上的绊脚石。
3.杭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罗隐五十五岁,自长安归,彻底放弃科举,归隐故乡。当时,钱鏐任杭州刺史。是年春夏间,罗隐拜谒钱鏐,初不待见,后为知己。钱鏐比之为孔子,罗隐感激,决心佐之。《吴越备史》卷二:“及来谒王,惧不见纳,遂以所为《夏口诗》标于卷,末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之句。王览之大笑,因加殊遇。”此后二十余年,吴越王钱鏐宽宏大度,尊重人才,文人罗隐潜心辅佐,敢于直谏,演绎了许多感人的历史故事。
三 罗隐诗歌艺术
1. 选材广泛,内容丰富。
2. 真实自然,语言通俗。
罗隐从江南山村走出去闯荡科举,却十试不第,期间还经历战乱躲避。他的思维以现实为原点,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他的诗歌真实自然 ,语言朴实浅显,口语入诗。罗隐的思想源泉和诗歌创作十分接地气,赢得历代百姓喜爱乃至崇拜。他所到之处,很多地方留下了关于他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被百姓逐步神化,津津乐道,愈演愈烈,经久不息。由此,作为历史人物的罗隐亦逐步演变为半人半神、亦人亦神的形象。
3. 诗有风骨,惩恶扬善。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以辛辣讽刺为主要特色的诗文作家,首推罗隐。罗隐的很多诗歌借怀古嘲讽历代帝王,戏谑同时代的统治权贵,甚至敢于诗谏自己的恩主钱王,使其废除强加百姓的苛捐杂税。罗隐也有很多诗歌宅心仁慈地抒写百姓的辛劳,世道的不公,民间的疾苦。诗如其人,阅读这些诗歌,我们看到了千年之前的诗人罗隐:历经坎坷,初心不改;铮铮铁骨,惩恶扬善;蔑视权贵,同情弱者。
一个诗人,不可能所有的诗歌都成为经典;一首诗歌,也很少有所有诗句都成为名句。阅读罗隐诗歌全集,很多佳句让我怦然心动,暗自叹服。从思辨、表达、共情三个维度赏析,都耐人寻味,余音袅袅。所以,罗隐的诗句一直被后人传诵、吟咏、引用。毛泽东主席评论其诗文“尖诮深刻,剥尽社会伪装”;“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等诗句被广泛引用。罗隐的诗歌至今还是将来,依然有其价值和意义。
读罢罗隐诗集,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为新时代文化复兴平添砖瓦。便按照自己的审美眼光,删繁就简,将罗隐诗歌中的佳句结集在一起。听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有人惊叹庖丁精湛的技艺,更多的人惦记鲜美的牛肉。正如人们喜欢鸡蛋这美食,并不关心鸡蛋是那只鸡所生。筛选罗隐诗歌佳句的初衷是想在丰盛美妙的文化大餐中,为孩子们剥一只小虾,记住文学的美味。
四 罗隐诗歌选读
自 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西 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帝幸蜀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赠夏州胡常侍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雪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五 罗隐诗歌佳句选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曲江春感》
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皇 陂》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牡丹花》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黄 河》
从此恩深转难报,夕阳衰草泪沾巾。——《经张舍人旧居》
正恨故人无上寿,喜闻良宰有高情。——《寄杨秘书》
醉里旧游还历历,病中衰鬓奈萧萧。——《得宣州窦尚书书》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雪》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焚书坑》
荒堆无草树无枝,懒向行人问昔时。
六国英雄谩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始皇陵》
春色恼人遮不得,别愁如疟避还来。——《春日叶秀才曲江》
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惟愿酒杯深。——《西京道德里》
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忆夏口》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长安秋夜》
生灵不幸台星拆,造化无情世界空。——《所思》
万里故乡云缥缈,一春生计泪澜汍。——《送臧濆下第谒窦州》
远山高树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赖得与君同此醉,醒来愁被鬼揶揄。——《钟陵见杨秀才》
花开花谢长如此,人去人来自不同。——《春日独游禅智寺》
红楼翠暮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多事林莺还谩语,薄情边雁不回头。——《春日湘中题岳麓寺僧舍》
宴罢风流人不见,废来踪迹草应知。——《清溪江令公宅》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 施》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 遣》
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铜雀台》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 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刈将。——《金钱花》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水边偶题》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
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和禅月大师见赠》
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代文宣王答》
十年此地频偷眼,二月春风最断肠。——《逼试投所知》
半雨半风终日恨,无名无迹几时回?——《汉江上作》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炀帝陵》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钱塘江潮》
别酒莫辞今夜醉,故人知是几时回?——《早春送张坤归大梁》
千载是非难重问,一江风雨好闲吟。——《渚宫秋思》
春生绿野吴歌怨,雪霁平郊楚酒浓。——《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夏州胡常侍》
游子马蹄难重到,故人樽酒与谁同?——《寄进士卢休》
往事不知多少梦,夜来和酒一时醒。——《京城晚望》
兵戈村落破,饥俭虎狼骄。——《秋江》
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秋日寄狄补阙》
格高时辈伏,言切宦情疏。——《寄苏拾遗》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菊》
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苏小小墓》
梦里旧行处,眼前新贵人。——《乱后逢友人》
远岸平如翦,澄江静似铺。——《秋日富春江行》
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钱》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雪》
酒醒乡心阔,云晴客思遥。——《秋寄张坤》
只说泊船无定处,不知携手是何人?——《寄第五尊师》
洒阑梦觉不称意,花落月明空所思。——《所思》
青溪烟雨九华山,乱后应同梦寐间。——《送人归湘中》
自古无长策,况我非深智。——《陇头水》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魏城逢故人》
若使浮名拘绊得,世间何处有男儿?——《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中元夜泊淮口》
陆海波涛渐渐深,一回归梦抵千金。——《归梦》
隔林啼鸟似相应,当路好花疑有情。——《莲塘驿》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偶题》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往事向人言不得,旧游临老恨空多。——《官池秋夕》
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唯恐曙光催。——《七夕》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栏畔半垂沟。——《柳》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春》
世祖升遐夫子死,原陵不及钓台高。——《严陵滩》
有缘有相应非佛,无我无人始是僧。——《寄无相禅师》
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以东归把钓竿?——《下第作》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丁亥岁作》
蝴蝶有情牵晚梦,杜鹃无赖伴春愁。——《下第寄张坤》
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
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言》
天如镜面都来净,地似人心总不平。——《晚眺》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帝幸蜀》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鹭鸶》
百年恩爱无终始,万里因缘有梦思。——《别子超》
百尺风帆两行泪,不堪回首望峥嵘。——《龙丘东下却寄孙员外》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牡丹》
孤光自有龙神护,雀戏蛾飞不敢侵。——《长明灯》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宫词》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感弄侯人赐朱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题磻溪垂钓图》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杏花》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