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樟树

走进贤明中学大门,两排樟树在景观池两旁对称而立,春夏秋冬,用绿色和清香迎送师生和来宾。这习以为常的风景,常常被人忽视。
2013年,新建的贤明中学校园,栽种下两排樟树,二十六株,用灰色的毛毯裹着树干,没有树叶。盼着来年新芽竞发,绿意盎然。然而,熬过冬天,迎来春风,樟树们依然沉睡不醒,黑鸟在光秃的树枝上鸣叫,我不懂鸟鸣的意思,但感觉并不美好。这些樟树没有成活,期盼一年的绿树成荫最终落空。
次年,重栽樟树,并发动师生美化树池,精心呵护,每棵樟树都茁壮成长。
而今,长大成林的樟树已完全能够抵挡风霜雨雪,默默伫立校园,陪伴师生晨跑,倾听朗朗书声;吐香气,驱蚊蝇,微风乍起,绿波荡漾,清香弥漫;清晨,浓密的树叶里传出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与孩子们的读书声相应和。我在校园漫步时,偶然发现一对小鸟很有意思,她们把鸟巢筑在腊梅枝头,时常飞到樟树叶丛捉迷藏。小鸟儿虽然飞得不高,她们的幸福确实震撼我的心弦。
校园里的樟树时常诱发我遐思。我百度樟树的由来,度娘告诉我:由于该树木板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故“章”字旁加“木”,而名“樟”。我不知度娘会不会骗我,无暇考证,姑且信之。
我记得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樟树的好处,樟木箱子更是珍贵,存放衣物,能防虫防霉,还散发香味。难怪姐姐出嫁时,硬要向父母讨樟木箱子作嫁妆。这些在我脑海里还有零星的记忆。
一个偶然的事件引起我对樟树的特别关注和审思。春到校园,草长莺飞,暖阳春风,百花绽放。师生们脱去笨拙的冬衣活动在樟树下、池塘边。一幅生机勃勃的校园春景图随时展示在有心人的眼前,和谐曼妙。我听到几个保洁工在絮絮叨叨地抱怨:“这些该死的樟树,都春天了,还没完没了地落叶,每天都扫这几大堆叶子,吃力啊!”我开玩笑地说:“那有什么办法,要么让校长把树砍了。”保洁阿姨哈哈大笑:“你读书读孬了!这么好的树怎么好砍掉。我们辛苦点没事。”
我面对这些春天的落叶,心绪是喜是悲?我不知道;但我对保洁阿姨心怀敬意,她们勤劳善良,以最本真的态度生活于世。
我想起一件很乏味的事。那年春天,我走在小镇新街,见一半老妇人拿着一根竹竿狠命抽打两旁的玉兰花,我很愕然!问其故,她说:“这些玉兰花每天都落花瓣,我哪有闲工夫清扫,这样一次性清理完事。”原来,她是承包那条街卫生的临时工。面对这一幕,我无语,无奈。
庆幸保洁阿姨没把我砍树的玩笑话当真。若真砍树,那是愚蠢,那是孬子。然而,那个抽打玉兰花的老妇却自以为比别人聪明。读点书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所有愚蠢的事都是人干的。
这事以后,我对樟树这种常绿乔木用心留意,它高大朴实,四季常绿,在路边,在山脚,在庭院,在校园,默默成长,芳香自溢。春去秋来,开花结籽,无意争春,无心惊艳。喜欢花红柳绿的人一般不会关注它的存在,而我却很喜欢樟树。
我更惊讶于樟树坚强的生命力,一粒种子随风飘零何处,稍有一些生存环境,都会顽强破土发芽。我看到老樟树根部灰褐色纵裂缝隙间抽出一枝枝新苗,惊叹不已,感慨无限。
走进校园,每天都有樟树们陪伴,我很满足。这辈子做了教师,别人送的花冠很多,“红烛”,“春蚕”很华美,犹如衣柜里庄重的礼服,生活中很少穿戴。我想,我还是做一棵樟树吧,用骨子里的沁香滋润自己,芳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