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活动设计

(2023-03-15 18:45:29)
标签:

教育

大班健康活动《我会自己穿衣服》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给幼儿提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独立能力,让幼儿在脱离妈妈之后能自理,掌握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穿戴整齐的意义,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习正确的穿衣服,能自己穿衣服。

3学会收拾衣物、整理衣服

活动重难点

自己每天坚持自己穿衣服,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穿衣服,来减轻妈妈的负担。

活动准备

1若干有扣子和有拉链的衣服数件。

2不同材料的衣服数件。

3若干个芭比娃娃和它的衣服。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你们的好朋友!(出示芭比娃娃)小朋友们喜欢吗?(喜欢)那小朋友喜欢芭比娃娃的什么呢?(头发、衣服、鞋等)

——你们早上起床之后是谁帮你们穿衣服的呀?(奶奶、妈妈、自己等)好,我们今天呀让芭比娃娃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穿衣服,好吗?

2先让孩子们比较两种衣服的不同。

(1)老师请两位穿有扣子和穿有拉链上衣的幼儿展示扣扣子和拉拉链的动作。

(2)老师演示扣扣子和拉拉链的方法和步骤。

(3)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发一件衣服,让幼儿练习扣扣子和拉拉链的动作。

(4)老师检查并指导动作,注意幼儿脱下衣服后如何处理。

3老师教幼儿整理衣物。

(1)老师将三四件衣服随意丢在桌子上,便提醒幼儿脱下的衣服也该折叠好,边进行讲解示范动作。

(2)请各组练习把衣服折叠好,老师把所有折叠好的衣服在前面桌子上摆放整齐。

(3)老师:整理好的衣服就像放在衣橱里一样,整齐而且什么颜色都看得很清楚,很方便拿取也很漂亮哦。

4.游戏:变装大赛。

(1)设定起点和终点,在起点放已折叠好的一件有扣子的衣服,终点放已折叠好的一件有拉链的衣服。并告诉幼儿等一下换下的衣服要和现在一样折叠整齐。

(2)请各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在起点,一组在终点。

(3)起点的幼儿穿上扣扣子的衣服后,跑到终点入

衣服折好;换终点的幼儿穿上拉链衣服,跑向起点脱下衣服折好。再换一名幼儿。老师要随时提醒幼儿扣子要扣对洞,并且要把衣服弄整齐;旁边的幼儿可以帮忙检查、整理。

(4)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5游戏拓展:给芭比娃娃穿衣服并帮助娃娃整理衣物。

(1)分组来帮芭比娃娃穿衣服。

(2)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叠整齐在穿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锻炼幼儿的时间感。

6最后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等常规事情。


《我会自己穿衣服》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缺的就是动手能力,很多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了。学习穿衣服、整理衣服的过程很简单,难就难在孩子们坚持的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伴其一生,并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让幼儿强化习惯的培养及养成。

 


大班健康活动《我会自己吃饭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小的时候吃饭是需要大人喂的,随着幼儿慢慢地长大,会自己吃饭了,但是幼儿自己吃饭也会出现很多相应的问题,如到大班了还不会拿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因此我们在这里设计这一健康活动。

活动目标

1. 掌握正确的吃饭方法。

2.用正确的吃饭方法,喂动物宝宝。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正确的吃饭方法。

难点:用正确的吃饭方法,喂动物宝宝。

活动准备

1.小筷子若干、动物头像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饭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给幼儿讲故事《能干的乐乐》。

2.教师提问:故事中讲了什么内容?

幼儿讨论后回答。(要求幼儿知道故事讲的是一个能的孩子)

二、比一比

1教师要幼儿说说会自己吃饭吗?自己吃饭的时候有什么小动作吗?

2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双筷子、一个碗,要求表演自己是怎么吃饭的。教师提醒幼儿要会自己拿筷子吃饭,吃饭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

3.教师要幼儿分组表演自己吃饭,看谁做得最好

4.活动完成后,评选出班上吃饭最棒的小朋友。

喂宝宝吃饭

1教师提问:动物宝宝会自己吃饭吗?引导宝宝学做自己吃饭的动作。

2操作活动:喂动物宝宝吃饭

有好多动物宝宝还不会自己吃饭,可是它们的肚子好饿哦,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喂动物宝宝吃饭)

请个别幼儿尝试学学喂食的动作。

教师鼓励幼儿用筷子喂动物宝宝吃饭。

经验总结

1.教师要幼儿小组交流自己吃饭的经验

2.教师小结本活动,表扬鼓励幼儿。


我会自己吃饭》教学反思

本活动适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进行。在表演自己吃饭的时候,教师应在旁指导告诉幼儿怎样正确吃饭。并教育幼儿珍惜粮食,使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大班社会活动我会自己洗手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经常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洗手时,往往会出现洗手马虎、玩水等现象。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之后,知道许多孩子在家很少自己独自洗手,都是长辈们帮着洗或是用毛巾擦干净。在了解孩子的这一情况后,为帮助他们学会自己洗手,我根据大班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在组织孩子洗手前和他们玩起了“学做洗手大王”的游戏,并将洗手的过程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试图通过儿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从而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2.学念儿歌,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知道洗手的重要性愿意大胆尝试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若干。

2.手偶玩具豆豆熊和嘟嘟医生

3洗手儿歌动画及有关正确的洗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点心: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我请小朋友们吃点心你们应该对我说什么呀?

2.请幼儿闻一闻点心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点心的的欲望。

3.谁想吃呀?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想吃,在吃之前我们先要做一件什么事?

4如果我们吃东西前不去洗手会怎么样呢?

二、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引导幼儿观看手偶表演

教师边做手偶表演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豆豆熊为什么会肚子疼啊?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

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洗手的,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4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饭前便后不洗手及吃手现象,鼓励幼儿说一说洗手的重要性。

过渡语:嘟嘟医生会对豆豆熊说什么呢?

三、学习儿歌-《洗手歌》

1.导幼儿观看洗手课件。

2你们听到嘟嘟医生对豆豆熊说什么了吗?

3.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

4.幼儿学儿歌。

四、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

2.引导幼儿了解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卷袖子--冲手-搓肥皂(洗手液)-搓手心/手背/手指缝/指尖/拇指/手腕/--冲肥皂-擦手

3引导幼儿边说儿歌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4谈话: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如: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五、幼儿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1.教师: 现在我要分点心给小朋友吃了,大家先人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的最干净。

2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

3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

附:儿歌一洗手歌

洗刷刷,洗刷刷,大家一起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打香皂,揉起泡,指甲缝,扣一扣,用流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净,做个讲卫生的乖宝宝。

我会自己洗手》活动反思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洗手环节,只要认真的去观察、贴近幼儿的生活,就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去动脑筋,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把教育转化为幼儿的需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习惯的养成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大班社会活动我会自己走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大班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我们对孩子早晨的入园和放学后的离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家长手拉手自己走。这样即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很安全。但利用晨间谈话、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多种教育形式后,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早晨依旧看到年老精瘦的奶奶背着白白胖胖的孙子从门口摇摇晃晃地往教室走;放学后,背上趴着,肩膀上扛着,手上抱着,姿态各异。更有一些孩子撒腿在前面跑,家长在人群中边喊边追;有时还会出现孩子走散、家长到处找的情况。

看到以上这些发人深省的场面,我找到了灵感:何不利用我园的现代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具体的、来自孩子身边的场景拍下来,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评价呢?使他们真正从认知、情感上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我会自己走》。

活动目标

1知道放学回家时应小手拉着大手,跟着家人有序地走出园门,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

2掌握自己与家人走散后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自己走激发自己走的荣誉感。

活动重难点

1.掌握自己与家人走散后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2.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自己走。激发自己走的荣誉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几个录像片段: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进来;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背着走;C 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D放学时幼儿离开家人,跑得很远,家人追也追不E在幼儿园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2动画课件:儿歌《回家啦》。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导入,激发交流的兴趣。(放录像片段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进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接小朋友的。)放学后,家长们来接我们小朋友了。离开教室后,你是怎样到幼儿园门口的?

二、看录像分析讨论,与同伴互相学习。

导语:老师把平时小朋友和家人一起从教室到幼儿园门口的情景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1幼儿看制成ppt课件的录像片段:(录像片段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背着走; (录像片段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最后定格在场景总图上。提问:你认为他们中谁做得最棒?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为什么你觉得他做得不太好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结:我们小朋友已经长大了,变重了,家长抱不动我们了;同时我们已经上幼儿园了,变得能干啦,要自己走。       

2.播放儿歌,幼儿跟着一起朗诵复习儿歌《我要自己走》。

导语:你们看,不但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连小鸟、小兔文小动物们也很能干,它们也不要爸爸、妈妈抱呢。

播放儿歌: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马自己飞,小免自己跑,小狗自己跑,小鱼自己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撤手,我要自己走。

3幼儿看录像片段D:离开教室后,幼儿离开家人,跑得很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离开家人自己一个人跑得很远。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表现怎样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4看录像片段E:在幼儿园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提问:发生什么事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在幼儿园里找不到家人,我们要回到教室里请老师帮忙,等家长来接你。

提问:老师是怎么说的?这次他是怎么和家人一起回家的?(和家人手拉手回家的。)

三、学习儿歌,提炼行为要求。(看动画课件。)

四、回家游戏,在游戏情景中进行行为练习。

老师扮演家长来接小朋友回家,故意抱起孩子或背起孩子走,引导孩子自己说:我长大了,我要自己走。


我会自己走》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借助多媒体,采集了孩子们放学后的情景,让孩子看看大家在离开教室后的不同表现,评评他们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然后我们一起来跟着儿歌学学该怎么做,营造出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得到提升。建议: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本次活动中的录像短片,可以在家长会上播放,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育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大班社会活动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

活动重难点:

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回忆帮助他人的经历。(2)请几名幼儿事先编排帮助、关心别人的情景表演。

2.物质准备:表演所需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请小朋友认真看表演,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样帮助他们的。

二、观看情景表演,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1请幼儿观看第一组情景表演:一个幼儿帮助另外一个幼儿扣身后的扣子;一个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2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当别人有困难时,你该怎么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的?

3请幼儿观看第二组情景表演:一个小朋友伤心地哭,另外几个小朋友拿纸巾帮他擦拭泪水并劝

4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帮助他的?

三、说说“我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1提问:除了我们身边的小伙伴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外,还有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帮助呢?你有帮助过他们吗?怎么帮助的?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小结:你们都是很善良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开展互相帮助模拟活动:互相塞内衣、卷袖子、扣纽扣等。          

五、活动延伸:

家长平时带幼儿外出时,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积极帮助,为幼儿做乐于助人的好榜样。


我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学反思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几组镜头,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积极情感,将帮助的对象由周围拓展到更大的范围,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还有很多。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