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福老人,生于1932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八。15岁参军,17岁入党,党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1949年随军南下,参与新中国建设,在河南商丘睢县进行土地革命,1953年响应国家建设完成156工程,从农业战线转入工业战线。先后支援筹建武汉重型机床厂,1963年4月以共青团湖北省代表出席了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共青团代表大型座谈会,作为共青团代表两次受到周总理接见。1965年10月由武汉轻工业机械厂为班底开始筹建设小三线军工企业汉丹电器厂并任首任厂长,直至1992年离休,没有离开过汉丹电器厂。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2021年和老伴同时获得“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勤奋好学
小时候读过两年书的郭老,虽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但是有理想,有抱负。参军后就产生了一种信念“矢志革命,永不回头”,因为读过两年书,对解放战争的形势有所了解,对新中国即将成立有所期待,并且年轻气盛,富有理想,希望人生路上有所进步,同时也想到社会上闯闯,争取一个好前途,从而勇敢地投身解放战争的革命洪流中去经受战火的锻炼与考验,这才是人生最好的选择。现在的孩子们15岁甚至是30岁的年轻人也没有这样的思想境界。
自从心中有了奋斗目标,所以自学的兴趣日渐高涨。在参加革命后,当时的区委书记(职务相当于乡镇书记)看到年少的郭老长得帅且很机灵,于是要求给他当通讯员。郭老看到书记无论文化水平还是政治水平都那么高,就想到跟着书记干革命没有文化是不行,要想当好书记的通讯员,必须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行。于是就偷偷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如何学习却是遇到了难题—-没有书,更没有人教。只能是自己偷偷学,于是就买来小本子和笔,在看到书记写字时就在身边偷着学,把书记写的字自己写在小本子上,不认识的就问书记。当书记知道郭老这么爱学习感到很高兴,就耐心的教他,有时也给他讲革命道理。为了不麻烦书记自己又买了一本字典带在身边,随时查阅生字。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自学,进步很快。在今后的自己不断努力和组织的培养下文化水平和政治工作经验不断提高。
解放初随军南下在河南工作几年后,又从农业占线转入工业占线,郭老知道干革命没有知识不行的,尤其是工业革命没有过硬的知识和技术更不行。利用公派参观学习的机会,暗下决心做到“眼勤多看,耳勤多听,嘴勤多问,脑勤多思,手勤多记”。单位公派天津大学特别班学了一年的数理化课程,积攒了一些数理化基础,在回到单位后,感觉自己还年经应有所作为,应当理想上有抱负,政治上积极进取,业务上刻苦钻研,知识上更上一层楼,因此下定决心自学数理化,利用自己定下一套学习办法:“眼勤多看、耳勤多听、嘴勤多问、脑勤多思、手勤多记”,功夫不负有心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通过自学,顺利考上了厂内的业余大学,为今后华中科技大学更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后,郭老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宜的学习机会,除了参加学习组织的党组织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埋头学习,特别是在管理制度、专业知识方面下狠劲,这是为以后工作打基础。由于年龄的差异,郭老作为班上最年长的,而且工作基础最扎实的一位学生,他下决心必须在各方面做出榜样,有了好的成绩,能在班上占领制高点,在同学面前才有发言权,也就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利用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这个优越条件,再加上刻苦的学习,各门功课都是优,受到同学们的刮目相看,在同学们很快树立起威信。大学的理论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退休后为了丰富退休后的生活,报名参加了襄阳市老年大学书法班,成为班里最年长的学员。参加了老年门球而且又考取了门球教练证,门球虽然是老年人的健身活动,要想学好学精还真不容易,门球涉及到数学、物理学、理论力学等知识,没有这些基础还真难打好。郭老退休后二十六年门球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得到锻炼。郭老近八十岁开始接触电脑,没有电脑老师指导,孩子们又不在身边上网学习全靠自学自己摸索,经过不懈的努力学会电脑的操作还学会与电脑配套的扫描仪、打印机以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学会上网后,开始写博,先后在网易、新浪注册博客,而且还有上千位粉丝。到九十多岁还坚持每日练习书法并在新浪博客撰写日志或发表书法作品和摄影作品。让我非常敬佩郭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如今已经九十三岁,仍然坚持书法,每天用手机发博客,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自己博客日志。
郭老曾说过“现在的科技发展迅速,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不能被时代抛弃,也要赶时髦”这就是我们尊敬的郭培福老先生对知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一个永不被时代淘汰的老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