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019-05-28 14:27:07)
标签:

365

21. 七律 长征

合肥市锦城小学  巫乃刚名师工作室  黄巍巍

【教材分析】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对毛泽东和长征多少有些了解,但对于长征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是很清楚。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再学习课文,这样使学生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

二、方法与过程: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七律 长征》,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强调“律”、“长”的书写关键点)齐读课题。

生读。

2.指导读课题

师:老师中间空了一格,该怎么读呢?再读课题。(生又读)

3.简单介绍课题

师:七律就是七言律诗,律诗是每首8句。每句有7个字的叫七律。七律是体裁,长征是题目。知道长征吗?(指名生回答)

4.简介长征

师:长征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移。同学们,看地图,1934年10月红军为了脱离敌人的围剿,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征程,这一路上,每天天上都有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上每天都有几十万军队尾追堵截,但是红军在毛泽东主席的率领下,硬是靠着每个人的两只脚,走了二万五千里,最后到达陕北。

师:大家看,这是长征中的一些数字,看了这些数字,你对长征产生了什么样的映象?(指名生说)

师:是啊,太不容易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题。读(生齐读)

二、新课讲解

(一)初步感知:

1. 初读课文

师:如此长征,在毛泽东的眼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6页,自由地、放声朗读这首诗,争取做到正确、通顺。开始。(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七律 长征》(指名读)师点评。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首《七律 长征》,坐端正,立起书。读(生齐读)

2.再读课文

师:诗是有节奏的,我们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读好停顿。下面,我来读红色的句子,你们读黑色的句子,我们一起合作,争取读出诗的节奏。好不好?听老师怎么读(师、生合作读。)

师:恩,有读诗的感觉啦!这样,同桌之间照着刚才的样子练一练,争取读出诗的节奏。(同桌互相练习)

师:谁来读?(指名生再读,师点评。)

(二)精读学习

1.找山、水

师:这首诗当中,毛主席仅用了56个字就写尽了漫漫长征路,在长征当中,经历了这么多的山山水水,这首读选取了哪些山哪些水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在诗中找出哪些山,哪些水?

师:找好了,就坐端正。(指名生回答。)

师:是的,有五岭、乌蒙山、岷山,还有金沙江和大渡河。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首诗的山山水水,先来看。(出示第二联变红色的课件)

2.学习颔联

师:毛主席眼中的五岭和乌蒙山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这两句诗,画出读不懂的地方。(生默读、画不懂之处)

师:哪里不懂,提出来。(指名生说)

师:有两个词很有特点,大家看,(师板书逶迤)这两个字都是走之旁、另外两个字是:磅礴(师板书),都是石字旁。

师:这两个词不仅偏旁相同,读起来还很有味道呢!想不想听老师读。(师读,让生试读)

师:通过这样的朗读,我们再看这两个词的偏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岭、什么样的乌蒙山?(指名生回答)

师:五岭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乌蒙山陡峭、险峻。如果让你用简单的线条把五岭画出来,大概的样子你能画出来吗?那么在画线条的时候注意什么?(预设:线条应该是弯弯曲曲的)(指名生上黑板画)谁画乌蒙山?(指名生)你说画乌蒙山要注意什么?(陡峭、高大)(指名生上黑板画)

师:其它的同学看一看,他们画的和你脑海中想象的五岭、乌蒙山是不是一样的。(师提示:)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画一画。

师:和你想象的这两座山一样吗?(生答)

师:对,这就是五岭逶迤,连绵起伏;这就是乌蒙磅礴。气势雄伟。

师:这两座山在毛主席的眼里像什么呢?看诗,像什么?(指名生说)

师:在毛主席的眼中,五岭像什么?(指名生说)像腾起的小浪花,(师画小浪花)。乌蒙山像什么?(指名生说)滚动的小泥球。(师画)

师:毛主席为什么把两处的山想象成小小的细浪,滚动的小小的泥丸呢?李白曾经写出一首诗:飞流直下(生说)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把庐山瀑布想象成九天银河,把瀑布夸大是为了赞扬瀑布的壮美;毛主席把这样的山想象得这样小,又是为了赞美什么呢?联系这句诗的前文,好好思考,想好了,再举手。(指名回答)

3.联系首联,感知夸张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也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师板书“只等闲”)

师:李白把小的夸大,这是李白的浪漫;毛主席把这样的山想象得这样小,这是革命家的浪漫,也是革命家藐视困难的情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四句诗,体会革命家藐视困难的情怀,自由读。(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指名生读)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

4.学习颈联

师:红军长征经历了山山水水,还经历了哪些水?(指名生说,要求生读第三联)

师:同学们这两句诗其实写的是长征中两处经典故事,你知道吗?一处是:巧渡金沙江,一处是:飞夺泸定桥。(提问生)我们先来看看巧渡金沙江。

师:在金沙江南岸的崇山峻岭当中,敌人打起了如意算盘,想把红军消灭在这深山峡谷之中,但是毛主席巧用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把敌人引到了这深山里面转圈圈,红军主力趁机过江,等到敌人明白过来,赶到金沙江岸边的时候哇,发现红军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敌人只在岸边捡到了几只丢掉的旧草鞋。

师:这一战打得漂亮,这个时候战士们什么心情啊?(指名生说:非常喜悦)在这句诗里哪个字,最能表达这种喜悦?(暖)你能不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不费一抢一弹,一兵一卒,就过江而去,你高兴吗?做个高兴的样子,我看一看。(生做高兴样子)对,就这样读。

师: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充满了胜利的喜悦,那飞夺泸定桥就是一次血与火的考验。(播放视频)

师:大家看(出示图片),13根光秃秃的铁索,22位勇士为了打通这条生命之道,硬是冲向了对岸。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再来读这句:大渡桥横铁索寒。读(生读)你读出了什么?(指名生说,环境凶险、感情、精神)这些对战士的缅怀,这些环境的恶劣都融入到了这首诗里面,(师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同学们,两场战争,两种心情,一个喜悦,一个悲壮,一个智慧,一个勇敢,一个暖,一个寒(板书暖、寒),但是无论环境怎样恶劣,在红军面前也只是“只等闲”。请同学样再读这两句读,读出这一寒一暖背后的温暖。读。(生齐读)

师:谁来读?(指名生读,师点评)

5.学习尾联并试背

师:同学们,1935年10月,当红军翻过千里雪山,红军长征即将走向胜利的时候,每一位战士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时,(出示图)毛主席登山回望这一年来的长征历程,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七律 长征》。(播音乐,师范读)

.诵读

师:请同学们,也来诵读这首《七律 长征》,如果能放下书本更好。

师:谁来诵读这首《七律 长征》(指名生诵)。

师:请所有的男红军起立,诵读,开始。(男生诵)请所有的女红军起立,诵读,开始。(女生诵)。请全体红军齐诵。开始(全班诵)。

.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毛主席也曾经写过另外一首七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请同学们课后来诵读这首诗,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逶迤               

                              只等闲

磅礴               

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