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

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
昨天下午回到家里,看到姐姐将卧室窗户东面的半块窗帘挽着个疙瘩,她告诉我晚上拉窗帘的时候慢点拉,否则会掉下来的。前天半夜里,父亲醒来不瞌睡后脑子又不清楚了,把飘窗当作门,硬是爬到窗户跟前把窗帘拽下来了,我们也不知道他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姐姐好不容易找来人将窗帘修好,谁曾想隔了一晚,父亲又把窗帘拽下来了。姐姐说今晚只能先将就的用着,等以后重新打孔,改做个罗马杆的窗帘,这样父亲即使再用劲也拽不坏了。
父亲时不时脑子糊涂,经常不知道身在何处,嚷着要回家,要去东房、回西房(老家我们曾经住的房子),不高兴的时候甚至骂人、踢人,让我们实在有些对他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昨天回家听见保姆和我说“终于熬完一天了。”我笑着和她说“我爸可以说又熬完一天,咱们得说过完一天才对吧!”“照管你爸也是一种熬啊!”保姆说。我知道,她说的也是心里话,父亲不仅大小便都得靠人,而且时不时犯迷糊,保姆总得哄着,才能将就地听话,不是因为老汉去世,为了挣个养老钱,她也不会七十岁了还出来做保姆的。
父亲清楚的时候脑子是非常好用的,尤其是对过去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脑子犯迷糊的时候也是总在喊故人的名字,喊他爹妈。父亲可能属狗的缘故吧,91岁了,心里依旧还是只装着的父母,念着他的老家。人常说“格局决定结局”,感觉父亲一辈子也没能走出他那个耿耿于怀的老家。
姐姐不知何故明显有些不高兴,不仅“嫌弃”我她“当班”还回家,而且对母亲说话口气也很“冲”,一时间家里气氛有些压抑,我和母亲都有些尴尬。家里虽然白天晚上都有保姆,但姐姐几乎每天都要过来看看,她对父母的要求有求必应,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可谓家喻户晓的孝女。然而,父亲稍不如意就骂姐姐,经常口不择言,骂的很是难听,姐姐很是伤心。做得越多,受得委屈越多,难免心里不痛快,心情郁闷,自然而然流露在了言谈举止上。
昨天刚刚看了一个关于孝顺的回答,让我对孝顺有了全新的认识。“真正的孝顺,是把自己父辈留下的缺点甚至家族代际传递下来的创伤在自己这里终止。”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家族的烙印来到这个世界,家族留给我们的比如尊老爱幼的美德、勤劳善良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等都是家族的瑰宝,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但父母的一些缺点,就像基因一样,可能会在不经意之间影响着我们。
父亲老了,他经常神志迷糊,嚷着要这样要那样,弄得人无语甚至无奈,他的不良情绪也会传染给我们。我们兄妹仨或多或少遗传了父亲暴躁的脾气,我们也知道对待风烛残年的老人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耐性,但面对父亲的刺挠,我们总是不能心平静气,不能理性对待,反而总是被父亲的不良情绪牵着鼻子走:跟着他焦虑、发脾气,甚至对他出言不逊,亦或暗气暗憋自己生闷气,之后又各种各样的后悔,悔不该对父亲那样。
人常说要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四月份来我家的白天保姆玉芬姐就是一个情绪平和的人,面对父亲的癫狂举动,她从来不急不躁,总是耐心解释,以理服人,父亲清醒时候也会表扬她的尽职尽责,说她是个责任心强的好保姆。玉芬姐的这种心态很是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都知道人生病90%的原因是由于生气导致,所以在照顾父亲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心平气和,因为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我们要和自己的情绪和解,在与各种情绪的友好相处中,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