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记录

有些感慨。昨天下午在单位附近的街心公园碰到了高中同学楼,她也是我大学的同学。聊天说起她明年即将退休,我一直认为学校副高职称60岁才退休的,原来她们也不延退的。
说到工资,才知道她比我这个公务员多出了一千多。不到六点,看着我的同事一个个从单位“下班”,她心生羡慕“还是你们行政单位时间自由啊!”她告诉我今天之所以能“早退”也是由于来移动公司办手机号的。“学校老师工作实行坐班制,不到下班时间是不能回家的,比你工资多点,也算是每日的辛苦费吧!”她自嘲道。当中学老师32年了,谈话中感觉她一如以往的单纯,也许这与她的职业有关,每天总是和学生打交道,接触面比较单一。她打扮也一如年轻时候的朴素,梳着齐耳短发,一身老气横秋的装束,但我也注意到了她头顶新冒出的细碎的白发。
闲来我也会想“年轻时候我只当了一年中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之后匆匆改行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毕竟我的性格比较单纯,不适宜行政单位的GXDJ,其实打心里我喜欢教师这个行业,觉得工作虽然累点但每天充实。”但从同学衰老的脸庞中我再一次感觉我改行还是对的,当老师一方面没有充裕的时间管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繁重的升学压力、上职称的竞争会让我老得更快的,从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回家路上,碰到了原来同一栋楼住着的邻居,她前年退休了,经常看到她陪着老母亲在公园散步。记忆中似乎她并没有这么黑的,仔细一想,上班时候她肯定是略施粉黛,脸上打了粉底的,如今退休在家,不再注重仪表打扮,开始以素颜示人,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只是说实话她真的有些太黑了。很庆幸我遗传了母亲白皙的皮肤,也遗传了父亲的大眼睛,同事曾经看过我年轻时的照片,她夸我“在一群人的合影中很有气质,与众不同的”,俗语说“一白遮百丑”嘛。
从邻居退休前后给人面貌上感觉落差太大我也有了个想法“再过两年我即使退休后,也要尽量保持上班时候的状态,简单捯饬捯饬,绝对不能退休前后给人判若两人的感觉。”谁都知道,生活中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昨晚儿子微信和我聊起了大学时候的两位老师,这个学期感觉他明显不像之前忙了。上周日他还有饶有兴致将自己之前写的故土系列简单修改作为征文发给了报社。儿子告诉我五一小长假准备回家来住一星期,正好参加同学小许的婚礼,两人小学高中都在一个班,九年的同学一生中没有几个,值得珍惜,他说顺便去看看当了妈妈的佳姐。侄女自从去年十一月生娃后,姐弟俩一直没见面,五一过后,侄女六个月的产假也该结束,准备上班了。说到明年毕业后的打算,我告诉儿子作为父母我们会尽力做好他的后盾(包括经济后盾)。想起一句关于“教育”的阐述:“教育就是关键时托举,平常时守望。”平常时保持适度的远,胜过全天候的焦虑,关键处托一把的力道,胜过无原则的代劳。
20号一早姐姐去洛阳旅游,这几天我只能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早晨我上街买菜,顺便给母亲送过去一些小菜,不到八点,看到保姆已经来了,我也就放心地去单位上班了。
八点半,办公室的小C还没来,如今年轻人对于工作,真的不如我们这一代上心与认真了。领导们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也不愿得罪人,公家的事,差不多就行了。
周末我一如既往出去寻找最后的春天,我愿在一朝一夕的日子里,找到生命的乐趣。古语曰:雨落生百谷,万物皆可期,谷雨是春天里最后的回眸。上周六我一个人骑车去滨河公园散步,公园里很是安静,可能是天气骤然升温的缘故,加之阳光有些强烈,公园里人很少,只有偶尔几个人躲在树丛中、花影里。
骑车漫步在林荫小路上,阵阵鸟语花香让我每个毛孔都感觉到了舒服和自在。公园北面的河道里真的是“听取哇声一片”,似乎有一只带头大哥青蛙先引吭高歌后,小弟们便紧随其后,呱呱起来。我喜欢这样的意境,一个人坐在河边,“静静”地听开了蛙鸣。树上的小鸟似乎也被这清脆的叫声所吸引,也开始了啾啾的鸟鸣,于是,河边奏响了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回家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摘了一株丁香花放在车筐里“满载而归”,于是,风过,一路花香满衣。路上还偶遇了花开正旺的楸树,去年西园公园进行了改扩建,可惜园子里那颗高大的楸树被砍去,于是美丽的楸树花我也只能在路上抬头仰望一下了。“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这是独属于楸树花的色彩。
周日正值我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开幕,我和夫开车特意去田里看桃花。谷雨过后,田野里开花(的树)不多了,似乎也只有苹果花、梨花和桃花依旧在怒放。一群叽叽喳喳的大妈身着鲜艳的衣服在桃树下顾盼生辉,我也“不甘示弱”,悄悄溜到树下,从各个角度拍下了桃花美丽的倩影。人们喜欢用“面若桃花”来形容美女,的确,桃花的粉嫩、娇艳,是其它花无法相媲美的。如今的桃树都矮化了,得亏冒出来了桃树叶子,否则人们会把桃花误认为梅花的。
我们其实是路过MB山庄的,只是看到门口停满了汽车,于是绕道而行,夫知道我是不喜欢凑热闹的。将车停在路上,我俩走了一段。路边一簇簇小巧精致的小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夫告诉我那叫“碗碗花”,这种花宛如长在田野里的荷花,圆圆的荷叶上托起两只小碗,碗中心是黄绿色的花蕊。蓝色的小花婆婆纳更是仿若一颗颗蓝宝石散落在草丛中,在阳光照耀下,一闪一闪的,碗碗花和婆婆纳共生,相映成趣,我随手采摘了一簇,准备带回家把它们插在花瓶里。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一早来单位后,认真看了一会儿书,如今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真的不多了;上午单位法律培训后考试,年轻人答题很快,原来他们都在手机上用DEEPSEEK查答案了;从同事口中得知前段时间我给老干局写的的征文获一等奖了,奖品是一个麦饭石不粘锅,这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同一天,看到中国乒协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刘国梁辞去中乒协主席职务的申请,选举王励勤为新任主席,马龙和高元义为副主席。这种“突然”变动,我总觉得和前几日澳门世界杯赛男单没能获得冠军有关。不管如何,感谢刘国梁在位时候对中国乒乓球所做的贡献,只是人们似乎对他在对待樊正东一事上有些意难平,怎么说呢?个中原因,我们不大清楚,世上没有完人,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吧!也希望王励勤接过他的大旗,继续带领中国乒乓球队走向新的辉煌。
这段时间,北理宫教授和C性研究生的那点事简直颠覆人的三观,作为一个研究生,不是在学习和科研上下功夫,反而是大把的时间花在做100页的举报老师的PDF上;作为一个985高校的博导,也许是科研压力、职称评审压力、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无处发泄,导致他做出了一些非常人能理解的举动,把一种不恰当的情绪发泄在了自己学生身上。他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违背校规校纪,做法单纯幼稚得让人怀疑他的智商,只可惜他“深情错付”,到头来弄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不免让人唏嘘。
学会记录和复盘,把它作为一种终身成长的方式,会发现人生在具体的事件中变得清晰,成长的过程有迹可循。刚刚看了人民日报的《夜读》,其中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要忘记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