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闹心

(2024-11-26 10:03:21)

喜乐平安

诚如保姆春梅所说“人变老有个过程的”,夫也说人是一天一天变老的呀,老年人,一年一年不一样,就是一天和一天也不一样啊!下午四点多看到保姆喂父亲方便面,才知他中午没吃午饭。“这也是我叫起来硬吃的”,保姆说。有些不放心,于是五点我骑车回家看父亲。

五点多,保姆刚给父亲洗漱完,父亲又一次告诉我“要把书整理好,提醒“叫”来哥哥姐姐,把他送回家。看来父亲又有些脑子迷糊了我只能随声附和,让他下床沿比边站一站锻炼锻炼转移他的注意力哥哥在监控中和父亲说话,他依旧嚷着要回家。姐姐回来,为把父亲回现实,一会儿让他看女儿穿银行的样子,一会儿让他和金仙阿姨视频,无奈父亲依旧嚷着要回家。来我开车,你等着啊!”姐姐骗他父亲终于安静下来,只是眼睛依旧有些发滞,半天不眨一下,且脸部肌肉有些抽搐“这几天总是如此”可能看到孙女终于顺利生下孩子,父亲算是了却了最后一个心愿,从心放松下来的缘故吧!姐姐说。人常说,地上多了一个人,天上也会多一颗星,意思是说家里如果生一个小孩子,很可能也会去世一个老人,自然界也算是以这种“特有的”方式保持人口平衡的规律吧!(其实,如果一个家庭能四代同堂,家中的老人年龄肯定也是不小了,生老病死乃自然现象而已)

对于父亲,我的心情是矛盾的,真的是有些又爱又”,爱“恨”交织。觉得如今父亲没有生活质量地活着,不仅自己受罪,而且拖累他人,这样的高寿又有何意义而言?真的是五味杂陈,不是一个词语来形容。我会为他生病担忧,为他不听话而气恼为他不穿尿不湿无奈,也会为控制不住自己暴躁的情绪大声呵斥父亲而自责,有一次愤怒之下甚至动手“打”了父亲的腿两下,之后我懊悔不已,只能难过悄悄地自己哭。我终于理解了鲁迅对阿Q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然而,当整理我手机上的锤子便签,发现大部分记录对象是父亲的时候,才猛然惊觉虽然有时觉得父亲有些“麻烦”,其实骨子里满着对他的不舍与我庆幸丈夫是个医生,父亲生病后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送医院治疗给他对症下药

父亲性格中的敏感细腻都遗传了我,自然,脾气暴躁的特性我也“照单全收。父亲对我也许也是有几分“怕意”的,担心我笔下口不择言,甚至口诛笔伐”他。从去年开始,父亲再没有力气对我们“指手画脚”,他经常会说胡话,也会经常不知缘由地老泪纵横。前几天凌晨四点多,醒来后不知他又神游到了哪里,自己慢慢挪到床沿边试着下地,脚一着地,就又无力地摔倒,母亲听到动静出来叫醒保姆,连拖带抱,父亲终于爬上了床。我回放父亲掉下床的监控,看到父亲挣扎着几欲想爬起来,可终究还是徒劳。

人常说“家有一老,如同一宝。”虽然这宝对家人似乎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今年父亲真的是老了,老得让人心疼,知父莫若女,换位思考后我最能理解他的痛苦与难受。尽管他每天躺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但毕竟脑子清楚的时候还能陪母亲聊聊天,我们回去叫爸爸还能有人答应。

今天小雪节气,冬天到了,但我们这里感觉还温暖得很,树叶还没落尽,呼啸的西北风也没有见刮起,这是一个暖冬,但愿每个人此冬都喜乐平安。(11.22

医患关系

侄女11月13号剖腹产入院,17号出院时候,医生除了叮嘱两周后来医院复查外什么也没说,然而,17号前脚刚回家,18号就发生腿抽筋现象,脚一着地腿就疼,无奈只能再次去医院。介入科通过化验和B超检查诊断是急性血栓,侄女从下午三点多等到六点多才打了某种注射针。作为一个刚刚生孩子不到一周的产妇,这天气,尽管全副武装,我们还是很心疼侄女的。

其实从生孩后第二天(14号)侄女化验有一项指标偏高就一直在打针(14号化验单显示指标4700多,16号显示1600多,正常指标是240 )指标如此超标的情况下,医生就直接让侄女出院,最终直接导致了下肢血栓的形成。试想如果医生出院时候对于产妇再认真一点,对患者再负责一点(出院那天再叮嘱做个化验,根据化验指标再做相应治疗)完全可以避免这种结果的。

今天周一,尽管气温骤降,无奈侄女因为腿部血栓不得不又去医院复诊,从早晨八点一直到中午快十二点才回了家。鉴于哺乳期,好多药还不能用,只得让医生又开了七天的注射液。但愿再过一周后,她的血栓化验指标能好点。也由于形成了血栓,侄女不得不一次次去医院化验检查,继续打针,寒冬腊月,不仅产妇受罪,而且也终究不知道吃了这样的母乳今后会对孩子的身体有无影响(或伤害),我们也只能心里理暗自祈祷了。

这个周六日,夫一直在医院“加班”,从电话中我大约知道了医院有“医N”,具体情况不大清楚。只是发生如此事件后,病人家属去区里哭天抢地一番,区LD为了化解矛盾,自然会给院领导施加压力,院长因为这事也被弄得焦头烂额,就这样,夫也被迫“牵连”加班,两天的周末一天也没能歇。

一直以来,作为医生的家属,我对社会上一些由于医疗纠纷或医患关系导致的打S医生的恶性案件向来是站在是医生这头的,毕竟大部分医生是恪守职业道德的,也是敬业的。然而,当遇到侄女生孩子一出院就发生急性血栓后,我对医生这个职业还是产生了一些怀疑。患者去了医院,一切听从医生安排,似乎成了鱼肉和刀俎的关系,有些任人宰割之嫌。既然患者以性命相托,那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在了如指掌,对症下药的基础上,更要以专业的态度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称号。试想,如果每个医生能视病人为亲人,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那社会上的医疗纠纷定会大大减少,医患关系也定会越来越和谐。

                                      11.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