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木秀于林,风未必能摧之

北方的秋冬是以十一月为界的,一到十一月,色彩斑斓的秋天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之外,随处可见树叶大面积的掉落,居民家里开始供暖,屋外的温度也逐渐下降到了零度以下。
早晨回家的路上,看到巷子里那颗高大的枣树树冠处已经变得光秃秃的一片,原来,昨天一阵风已经将树顶的叶子刮得荡然无存,而靠近墙头的树枝上的叶子由于有围墙的保护犹是蓊蓊郁郁的,“高处不胜寒”,看来此话果然一点不假。
猛地想到了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大树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人生在世,你不行,别人会看不起你,甚至会把你踩在脚下,你太行,别人又会嫉妒你,处处给你使绊子。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中庸之道,似乎只有凡事随大流,甚至“同流合污”才能为人所容。
上周五电话中才知儿子的北京行真的是“心里不自由”的。原本我和夫和他玩笑式的对话没想到触到了儿子的软肋,引发了他的一番“慷慨陈词”。本科毕业后,儿子毅然选择了直博这条道路,其中的艰辛和忙碌从他在实验室的微信计步足以看出。偌大的实验室,他每天的步数总是不少于一万步。读博第四年了,他几乎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每天学习科研安排得总是满满当当,每年的寒暑假回来,也总是带着任务的,晚上坐在书桌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着,他深知,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一定没有收获。然而,生活中哪有一帆风顺,尽管他已经全力以赴,结果却并不能如人意,心里免不了感觉愤懑憋屈、被漠视甚至觉得不公平,于是只能通过跑步、游泳、拳击、锻炼或唱歌、弹吉他来排遣忧虑和转移注意力。说实话,我们真的愿意做孩子的树洞,儿子有啥不高兴的事和我们一吐为快才好,作为父母,我们虽然在他的科研上一无所知,爱莫能助,但毕竟五十多年的人生阅历,让我们看清也看透了很多东西,我们永远是他前行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人民日报微信版中今天的“每日金句”让我很是感慨。“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始终朝着梦想前行,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借着这句话,我也想对儿子说: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保持热情,只有持续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磨砺、修炼,终有一天,你会收获累累硕果,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这个阳气渐收,万物渐藏的时节,也恰是修心养性、沉淀自己的好时机。抛开种种过往,收起浮躁迷茫,好好去修炼自身的能量。尘世喧嚣,行路匆忙,善待自己,心怀感恩和善良,感谢时光和身边的一切陪伴,用微笑和理解化解生活里的矛盾,用心去感受家人和朋友的温暖。如水的日子匆匆流去,一年岁尾时,更要把握好最后两个月的时光,积极努力,学会释怀,淡然一点,珍惜眼前,不负佳期。即使生活中遭遇困难,我们也要积极去面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舒缓情绪。挑战面前,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更要以健康的身体去面对困难,平凡的日子里,平安健康就好,其它的都是锦上添花。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