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相爱,各自精彩
(2023-10-10 17:04:21)彼此相爱,各自精彩
这个小长假,姐姐姐夫忙里偷闲陪着姑娘领着外孙明知国庆小长假那里都是人、从、众的拥堵,依旧心甘情愿做女儿奴,为她鞍前马后,帮着背包包、看外孙,逛美景,尝美食。姐姐、姐夫担心国庆人多,女儿一个人带孩子出去照顾不过来,特意去帮着她,而外甥女,也是为了让姑娘从小开眼界,长见识,真的是父母之爱子,毫无怨言,有求必应。
这段时间我在网上“认识”了两个网红,一个是“王小胡”,一个是大新。王小胡视频“致女儿书”,对刚升入大学女儿的各种想念的“感言”击中了我的内心,和我当年送孩子上学后的心情简直如出一辙。送孩子回来看到空荡荡的卧室时候的失落;想尽一切办法关注千里之外孩子的一举一动,特意建起家庭三人微信群,时不时在群里发声等待孩子回应;从一天的微信步数推断孩子的“踪迹”(儿子的微信计步就是由于我有一回看到当日显示0步,担心他生病足不出户,还有一次看到步数显示两万多步我担心他累坏了,由于我的杞人忧天,儿子隐匿了微信计步,从此我不再能看到)因为一个人,关注一座城,默默关注着孩子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随时提醒她“今天有雨,记得拿伞,明天降温,记得添衣”;淘宝自然而然又添加了孩子学校的送货地址;将孩子朋友圈置顶,学校的公众号更新一期不落地看,总想从中窥探到的孩子的的任何蛛丝马迹;国庆小长假盼望着孩子回家来,父母的各种准备......这和当年儿子刚上学时候的情景何其相似啊,原来天下的父母都一个样。
国庆期间,看到院子里今年九月刚考上大学的孩子回家来,母亲的兴奋溢于言表,我问她“孩子上学一个月,你适应了吧?”她长叹一声,“孩子很适应学校的生活,是我不适应她离开家的生活”,是啊,其实,准确而言,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做父母的离不开孩子。
昨天锻炼,碰到一个阿姨在照看孙子,聊天中得知这是二胎,才两岁半,大孙女今年都27岁了,俩孩子相差了整整25岁,我有些好奇的同时,真的佩服孩子妈妈的伟大,阿姨说“媳妇生二胎时候都48岁了。”我祝贺阿姨一个孙女,一个孙子,多称心如意。阿姨说“七十多了,看孙子真有些心有余力不足了。不过,媳妇愿意生罢了。”我真不知这个媳妇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与决心要生二胎,但总觉得和老大离家上学后她的各种想念有关。
“大新去哪儿”中的大新,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孝子,他温言软语、耐心细致照顾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并随手拍下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特意辞掉工作,和母亲住在一起,陪她一起锻炼,给她讲故事,悉心照料着老母亲,唤醒母亲过去的记忆,耐心地陪着老母亲每一天,很好诠释了“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被网友称为“中国第一孝子。”
昨天看到儿子朋友圈中提了一个困惑很久的问题“为啥上海不到五点半就天黑了?是经度问题,亮的早,黑的早?还是?”朋友在下面各种留评、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我没有在他底下留言,只是心里默默地想“之所以上海的夜晚来得早,是老天爷提醒你早点儿回宿舍休息,在实验室做实验不要太累了的缘故”。
八天小长假后,网友晒出的后备箱让人泪目。父母巴不得将家里的所有都给孩子带回去,有个网友后备箱里竟然被父母塞进去近200斤的土特产,那是满满的假的味道和父母无尽的爱意与牵挂啊!
喜欢一句话,父母子女从来不是管控服从的关系,而是互相托举。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渐行渐远的别离,也是且行且珍惜的修行。就像我们终究要长大,独自去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父母也终究要独立面对生命的老去。就让我们的生活,各自精彩!愿天下的父母,晚年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愿作为孩子的我们,时刻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力回馈,父母儿女一场,是两代人相互间的成全。彼此相爱,各自精彩,这是我们父母儿女一场,彼此间最好的命运与馈赠。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