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住院了
(2023-02-21 22:34:36)
妈妈终于能休息一段时间了,没想到是以这种惨烈的方式。
2月17日。周五下午,我刚进家门,就看到丈夫正在穿衣服准备出门“姐姐打电话说妈妈摔了一跤,来我过去看看。”听他这么一说,我将超市买回来的东西往地上一丢,急匆匆和他一起赶回家。
半路上接到姐姐电话,她说准备打120,得知妈妈是绊倒跌跤而不是头晕摔倒,丈夫说暂先不用让妈妈动,他过去再说,电话中我可以听到妈妈疼得忍不住哎呦哎呦的叫唤。
车刚开进妈妈小区院里,碰到姐夫正匆匆赶来。推开门,看到妈妈正坐在卧室地上,头靠着姐姐,姐姐蹲在她身旁,丈夫试着动她的腿,一碰左腿,妈妈就疼得龇牙咧嘴,一问才知原来是妈妈给爸爸拿尿盆被飘窗底下放的电暖气绊倒而摔跤的。丈夫是医生,简单检查后,他基本判断妈妈腿部骨折了,人无法动弹,只能拨打120,医生来了也判定是骨折,家人和医生一起将妈妈抬进了救护车。
今年妈妈虚岁84,今年过年我特意给她从头到脚买了一身红,本想驱邪避祸,保佑她一年平平安安,然而毕竟年龄不饶人,八十多岁的妈妈要伺候九十岁的我的老父亲已经有些力所不能及。她唯恐我们做儿女的又要工作又要照顾父亲太累,再苦再累也咬牙硬挺着。而老父亲总是一意孤行,屎尿不能自理,可纸尿裤买了就是不用,每天总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一家人也很无奈。平日里我总劝他“我妈好,你才能好,自己委屈点,别让我妈太累”,但老父亲总是把我们的话当做耳旁风,我行我素,最终导致今天妈妈摔跤。
晚上丈夫告诉我,住院手续一切已经办妥,准备下周一手术,这下让妈妈受苦受罪了。老父亲终于知道了妈妈的作用,她才是我们家的主心骨,没有了老伴儿的陪伴,他彻夜未眠。一会儿叫我起床,一会儿叫我让给哥哥打电话回来,说明天妈妈要手术,早点收拾便宜,一会儿又躺在床上哭,可以说一夜未眠,直到早晨六点半才眯了眯。趁着他睡着,我也赶紧见缝插针闭闭眼躺躺
医院有丈夫跑前跑后,我们头轻了许多,只是他“天生劳碌命”,这周回家休息终成泡影,家里一旦有了病人,全家人没有一个能安心,姐姐和丈夫负责管妈,姐夫负责送饭,我在家负责照顾老父亲……真的是平安是福,健康第一,看着我八十多的老母亲躺在床上疼得叫唤,我们真是心疼。姐姐打过来电话,让给母亲带一些住院需要的东西,打开箱子柜子,发现家里母亲各种东西分门别类摆放得井井有条,就连父亲的尿垫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我们没有敢把妈妈骨折一事第一时间告诉哥哥,只悄悄告诉了嫂子,哥哥出差在外,周五晚刚回榆,即使连夜赶回来,也没有什么作用。
2月18日。周六上午,哥哥一家人回来,他终于知道了母亲骨折,直接驱车去了医院,侄女说她爸开的飞车。天气阴沉沉的,有些要下雪的感觉,今年天气有些反常,七九天气,不仅小河没有解冻,就连春雪也是一场接一场,由于妈妈住院,全家人都忙开了。
一上午父亲在呼呼中,他终于睡着,且睡得很香。我的手机一会儿一个电话,没能睡着。中午,老父亲问东问西,特意嘱咐姐姐给妈妈带上一些她平日里喜欢的小零食,同时忘不了提醒姐姐托人雇保姆,姐姐说“因为雇保姆一事,你一次又一次的食言,此事再说吧!”哥哥在母亲摔跤的地方“研究”了老半天,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她怎么能跌跤。一方面家里地方狭窄逼仄,另一方面母亲年龄大了,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她每天喊腰疼,行动变得比从前迟缓了许多,这回摔跤是因为手里端着尿盆,脚下一绊,手上没有支撑点,最终仰面朝天倒在了地上。其实,说实话,母亲摔跤是我之前早已预料到的:家里就老俩口,早就需要雇个保姆,可惜老父亲不愿意,于是保姆一事就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晚医院里嫂子和侄女负责陪床。
晚哥哥和我吐槽“周末本想好好睡个懒觉,到外面转转放松放松,这下倒好,管一个人变成管两个人了,唉”我没有接话。的确家里有个病人,“全家总动员”不说,所有人的所有计划全部被打乱……母亲一倒下,我们也终于明白了她平日里在家里举足轻重的作用。
远在上海的儿子打过来电话“今晚谁在医院陪护姥姥?”我说“妗妗和佳姐。”他若有所思“哦”了一声。记得一首歌唱得好“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我们仨兄妹之间谁家有难都是大家帮,爸妈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都是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家人团结一心的家风这点他很赏识。
2月19日。下周一准做手术,上午主刀大夫特意进病房和妈妈聊天,以缓解她思想上的负担。他说看了拍的片子了,骨折部位比预想的地方要好些,不用换股骨头,只要在腿部打三个孔固定即可。“什么时候能下地?”妈妈急切地问,我知道这才是妈妈最关心的。“伤筋动骨一百天,怎么也得在床上躺三个月,静养,循序渐进锻炼,不能让左腿吃劲”,我注意到妈妈的眼神有些失望。
我没敢手术知情书的具体内容,是丈夫替我签的字,哥哥打回来午饭,妈妈坚持要自己吃,下午快两点的时候,液体输完,妈妈胳膊稍能动弹。如今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在不断改进,丈夫所在的医院盖起新住院大楼我这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设备一流,装潢考究,真的有大医院的“风范”。当妈妈输液时候不小心胳膊将输液管压住阻塞了液体下流,监护器立即自动报警。
下午,老父亲一直在床上回忆他的过去,磨磨叨叨一直没有停歇,而丈夫在一旁“耐心”地听着,时不时还要假装听得专注,中间简单地插进去两句话。外甥女得知姥姥住院,怕姥爷一个人在家寂寞,特意给打过来电话,老父亲又开始泣不成声,责备是自己拖累了老伴,并说母亲不在家,家里冷清了许多,外甥女只得好严宽慰。父亲要视频和妈妈说话,当微信中看到妈妈输液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他禁不住老泪纵横。
诚如老父亲所言,母亲才是家中的定海神针。她开朗乐观,爱说爱笑,有她在,家里说说笑笑,热热闹闹。晚上儿子微信说下午和病床上的姥姥视频了,姥姥平日里的一举一动为孩子们所深深敬仰,他们喜欢和姥姥聊天,侄女更是亲自回来,给奶奶按摩翻身陪护。
2月20日。早晨才五点钟,老父亲就开始叫哥哥起床,他知道今天上午妈妈将要做手术。昨晚老父亲一直在自言自语,他情绪有些激动。八十多岁又要经历这样一次疼痛,做儿女的我们更是心疼母亲。早晨起床推开穿户,看到太阳已经探出头来,虽然看起来有些清冷,但我知道,再过一会儿将会是阳光普照。果然,半小时后,光芒四射,大晴天,今天是个好日子。
今天是农历二月第一天,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妈妈,挺住,妈妈,加油,妈妈手术一定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
吃过早饭,八点整老父亲又呼呼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他又开始哭泣,一方面自己腿疼难受,另一方面担心和心疼母亲,看着九十岁的老父亲老泪纵横,我有些可怜他。八点半,妈妈被推进了手术室,丈夫特意进去陪她,我们心里都有些惴惴。十点手术结束,妈妈被推回病房,只是身上带着止痛泵,插满了各种管子,处于半昏睡状态,医生说六个小时后可以喝水,八小时后可以进食。
上午,妈妈楼上的邻居,和她一起锻炼的老姐妹专程给妈妈送过来酸菜,得知妈妈跌跤手术她说“杨老师每天伺候老伴儿确实太累了”。老父亲今天时不时哭泣,他自磨自叨“你妈多好的人啊,爱说爱跳……”但愿妈妈恢复后依旧能和老姐妹们下楼活动。下午,侄女和女婿特地回来看奶奶,并带回来了腿部护具,她说奶奶术后可能用得着。
晚哥哥回家来看到父亲哭哭啼啼,无奈地说“家里缺了我妈,看看是个什样子啊!”是啊,平日里母亲任劳任怨,悉心照顾老父亲,为我们儿女分担了多少,这次我们算是感同身受!如今,缺了母亲,家里乱成了一锅。
俗语说,母亲是一个家中的风水。母亲的善良慈祥,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为他人着想体现在平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无法想象没有了母亲,家里会变成什么样子……三天时间,父亲明显衰老了许多,他早已习惯了老伴儿的陪伴,一说起母亲就忍不住地哭。母亲不在家,他也无奈放弃了(降低)对我们的要求,自己穿衣裤,自己拿尿盆,还要坚持下地站一站锻炼锻炼。
2月21日。一早,妈妈就让姐姐就给我们报来平安消息“昨晚睡得不错,早上能坐起来吃饭了”。这就是母亲;刚毅、隐忍,不想让人替她担忧,更不想拖累儿女,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古语云“峰回路转,来日方长”今天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春龙抬头,鸿运当头。妈妈属龙,但愿她早日恢复健康,也愿万般好运找上头,幸福日子有奔头,不负春光有劲头。
下午,妈妈有些发烧,我担心她术后感染,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今晚哥哥、姐姐和丈夫在医院陪护母亲,我则继续在家里照管父亲。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