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秀玲的博客
陈秀玲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5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2018-10-27 16:23:32)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娱乐

育儿

分类: 读后感

 韩如月同学又向大家推荐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我和学生都进行了认真地拜读。我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无论对孩子、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好好地读一读。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写的她读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时光。文中的巴学园是小林宗作先生创立的一所学校,专门收所谓的特别学生。小豆豆是个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坏学生,原来的老师说小豆豆在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和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请他们表演,好不容易等艺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经下课了。这么折腾,老师怎么还能讲课。妈妈感觉到不好意思,于是领着小豆豆到了巴学园。但她没有告诉豆豆她是被退学了的,因为她怕打击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直到豆豆20岁之后才告诉她实情。这里,让我们觉得豆豆的妈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

调皮的小豆豆碰到了一个更加了不起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为办好教育两次到欧洲考察,终于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教育。

小林宗作先生对孩子是那么了解。巴学园的一切可以说都遵从孩子顽皮的天性。他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平等、爱和自由。比如:他关注孩子的健康,吃饭要做到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开心地唱————嚼啊 孩子们在友善的氛围中用餐,还了解了不同食物的生长环境;通过韵律操,让孩子们在心灵和身体两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通过散步让孩子们感受世界,学习知识,不会让他们呆坐在教室里;让孩子们在晚上扮妖怪,行夜路,锻炼胆量。他总能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到知识。

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当天的座位。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豆豆的小辫子被大荣君拉疼的时候,跑去告状,小林校长你的辫子漂亮极了。小豆豆就不哭了。当然,大荣君还是向小豆豆道歉了,因为校长的教训(不过,这是大荣君在巴学园期间,唯一被教训过的一次)。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对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高桥君,专门为他设置的运动会上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让他记住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怪不得孩子们都争着爬到校长先生身上,因为孩子们都喜欢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

巴学园的教育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满足孩子的愿望和好奇心,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放开手,平等地和孩子对话和交流,孩子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创造力、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在这一次次的理解和尊重中成熟。

比如,在游泳池里,孩子们光着身子游泳,是想告诉他们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在学校礼堂露营,小林校长示范大家怎么支起帐篷,讲他自己在外国旅行的故事,满足孩子们的玩乐需求。旱田老师教孩子们怎么种庄稼,还让孩子们了解到好多有趣的事;野炊前,小豆豆自觉地注意妈妈做饭的动作,很愉快地学习着。

泰明死了,小林校长带孩子们去参加让他的葬礼;校工阿良要入伍,小林校长带孩子们为他举行茶话会,这些,让孩子们对生离死别的场面都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巴学园的一切,让孩子们感到新奇,独特而美好。他们在这里找回了尊严,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这本书,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她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会相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

在读书过程中,小豆豆那可爱又勇敢的冒险举动,常常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之后再按小林校长说的那样放回原处;比如小豆豆与自己的小狗洛基玩狼游戏而损伤自己的耳朵;再比如她竟然在回家路上跳进沙山,差点出不来了……

看看小豆豆的所作所为,好多人都会觉得她怪怪的,也许我们老师都会感到头疼,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却逐渐变得让大家能接受了,这让我不得不对小林校长肃然起敬。

因为小林校长办学宗旨是:无论哪个孩子,但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广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小林校长对小豆豆经常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或许正是这一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不是一次次的说教,不是一条条的守则,而是每一次的实践和潜移默化。

小林校长所倡导的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无限放大无疑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要有像他一样足够的耐心。

孩子们喜欢巴学园,它成为孩子们真正想去的地方,它让孩子们乐而忘返,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我们做得怎么样呢?有的孩子厌学,甚至逃学,责任在谁?教育应该来源于生活,并生长于生活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乐园的开拓者,我们要寓教于乐,在现实工作中将每一堂课变得活泼和生动。用我们的爱心、智慧、毅力来支撑,用尊重、耐心、细心来呵护孩子、理解孩子,像小林校长那样。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越做越好!

 2013-04-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