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瓷砚台

标签:
原创杂谈 |
乾隆青花瓷砚台
砚底径8.5厘米,高2.2厘米,胎质坚致,釉面温润,无盖。
砚堂细腻,侧有一孔通内膛,储热水用,以防冬天使用时不发墨。砚正反面在青花双圈内各绘一支树叶,有“一叶而知春秋”之意,意在告诫学子只有发奋苦读,方能终成正果。
砚在我国历史久远,是文房四宝之一。汉刘熙《释名》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砚台是从研磨器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即出土了磨盘和磨棒。真正意义上的瓷砚出现在晋代,即青瓷砚,有三足、多足之分。青花瓷砚出现在明代,明清时被大量使用。《抱一斋》旧藏。
前一篇:瓷片鉴赏(25)-洞石花草
后一篇:民国时期大面额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