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鉴赏(16)--月影梅花

标签:
瓷片鉴赏原创杂谈 |
瓷片鉴赏(16)--月影梅花
月影梅花,指的是月亮和梅花交相辉映时的一种意境,一种朦胧中、凄楚中、简约中的素美,甚至还带着一丝淡淡的、莫名的愁怨。
梅有开落,而月有阴晴圆缺,这中间究竟有几多组合?如果再加上赏梅人的心境,那“月影梅花”的意境便实在是有很多。这可能便是自古以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梅,而其诗、画却又各不相同的原因吧。不管怎么说,月影梅花总是冷峻的、孤傲的、高洁的,甚至是神秘的。
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明月好,有了梅花月更好,这是诗人的感叹。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时称“梅妻鹤子”。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为后人传诵,被誉为千古佳句。“月黄昏”,想必是月亮刚刚出来的景致,梅花还在即将淡去的光影中,却已然是“暗香浮动”了。
元代王庭筠也有《绝句》:“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诗人回房后,月光却不肯“下西厢”。这月光与竹、梅如此相好与缠绵,而对自己却是这般,怎不让人惆怅和妒忌!诗人心里酸酸的。
宋时,邵棠有《托宿孤山道观》诗:“弊裘相伴宿烟霞,烧药余香恋碧纱。客里不知春几许,起来和月数梅花。”诗人月夜无眠,想着春光几许,于是月下数梅。这里“数梅”是假,悟道是真。
宋某尼也有《悟道诗》曰:
“春在枝头已十分”,又何须再数?其实诗人想说的是,“佛即自身,本已具足圆融,何须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