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礼运第三十二》(2)原文·注解·译文
(2020-03-30 07:53:27)
标签:
孙兴瑞国学教育文化 |
【原文】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
孔子曰:“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列其鬼神,达于丧祭、乡射、冠婚、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礼正矣。”
【注释】
之:四库、同文本作“其”。
急:紧要,急迫。
列其鬼神:取法于鬼神。
列,参验,取法。
丧祭、乡射、冠婚、朝聘:
皆为周代礼仪名称。分别指丧礼、祭礼、乡射礼、冠礼、婚礼、诸侯定期朝见天子之礼和诸侯之间的聘礼。
【译文】
言偃又问:“既然这样,礼制不是很紧需了吗?”
之:四库、同文本作“其”。
急:紧要,急迫。
列其鬼神:取法于鬼神。
【译文】
【原文】
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礼,何也?”
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 幽、厉伤也,吾舍鲁何适?夫鲁之郊及禘皆非礼,周公其已衰矣。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是天子之事守也,天子以杞、宋二王之后。周公摄政致太平,而与天子同是礼也。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谓大嘉。
【注释】
幽、厉伤也:
幽,周幽王; 厉,周厉王。
伤。破坏,伤害。
王肃注:“幽、厉二王者,皆伤周道也。”
吾舍鲁何适:
王肃注:“ 鲁有圣人之风,犹胜(四库、同文本‘胜’后有‘于’)诸国也。”
鲁之郊及禘皆非礼:
郊及禘,郊祭礼和 禘祭礼。只有天子才有资格行的祭礼。(参见《郊问》)
王肃注:“ 言失于礼而亡其义。”
本句意思是,鲁国行郊祭礼和 禘祭礼都不合于礼制。
周公其已衰矣:
王肃注:“ 子孙不能行其礼义。”
禹:夏朝始祖。
王肃注:“ 杞,夏后,本郊鲧,周公以鲧非令德,故令杞郊禹。”
契:商朝始祖。
事守:应当遵守的法度。
以杞、宋:同文本作“杞、宋以”。
祝:祭祀是司告鬼神的人。
嘏:g或者ji,福。这里指替人向鬼神祈福的人。
【译文】
言 偃问:“当今在位的君主,没有知道如何遵循礼制来治理国家的的,为什么呢?”
孔子说:“唉,真是可悲呀!我考察周代的礼制,从幽王、厉王起就败坏了。现在,我如果离开鲁国又能到哪里去考察呢?可是,现在鲁国的郊、禘之祭也都不合乎礼 制,周公定的制定的礼制已经衰落势微了。杞国举行郊祭是祭大禹,宋国举行郊祭是祭商契,这是天子应有的享祭,因为周天子将是杞、宋作为禹、契二王的后裔。周公代理执政,实现了天下太平,所以享有和天子同样的郊祭之礼。至于诸侯只可以祭祀社稷宗庙,上上下下都应该尊奉这一礼制的典范性,即使主持祭祀的祝嘏,也不敢更改礼制这一恒常的法度,这叫做‘大嘉’。
【注释】
幽、厉伤也:
吾舍鲁何适:
鲁之郊及禘皆非礼:
周公其已衰矣:
禹:夏朝始祖。
契:商朝始祖。
事守:应当遵守的法度。
以杞、宋:同文本作“杞、宋以”。
祝:祭祀是司告鬼神的人。
嘏:g或者ji,福。这里指替人向鬼神祈福的人。
【译文】
【原文】
“今使祝嘏辞说,徒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醆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冕弁兵车,藏于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为乱国;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婚者,期不使也。以衰尝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臣与君共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天子适诸侯,必舍其宗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夫礼者,君之柄,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列仁义,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弊则法无常,法无常则礼无别,礼无别则士不仕、民不归,是谓疵国。
【注释】
今使祝嘏辞说,徒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
今,前面注过既有如今,又具有假如义。
徒,仅仅地,白白地。
宗祝,宗伯和太祝。主祭祀之官。 《逸周书·克殷》:“(武王)乃命宗祝崇宾飨祷之于军,乃班。”
孔晁 注:“宗祝,主祀。”
朱右曾 校释:“宗祝,主祭祀之官 。”
【注释】
幽:幽暗,昏暗。
醆斝及尸君,非礼也:
僭君:
冕弁兵车,藏于私家,非礼也:
胁君:
为:
谑:xuè,戏谑。
柄:根本。
列:四库、同文本作“别”。
弊:四库、同文本作“敝”。
仕:四库、同文本作“事”。
【译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