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第十九》(4)原文·注释·译文
(2020-02-21 17:02:51)
标签:
国学教育文化 |
【原文】
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饰而舞容玑,及文马四十驷,以遗鲁君,陈女乐,列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之再三,将受焉,告鲁君为周道游观。观之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言于孔子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若致膰于大夫,是则未废其常,吾犹可以止也。”
桓子既受女乐,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又不致膰俎。孔子遂行,宿于郭屯,师已送曰:“夫子非罪也。”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请,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注释】
相:辅相。
容玑:王肃注:“容玑,舞曲。”
驷:王肃注:“驷,四马也。”
膰:王肃注:“膰,祭肉也。”
师已:鲁国乐师。原作“师以”,据四库、备要、同文改。
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请,可以死败:王肃注:“言妇人口请谒,足以使人死败,故可出走。”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王肃注:“言士不遇,优游以终岁也。”
【译文】
孔子辅相鲁国国君治理政事。齐国人畏惧鲁国振兴称霸,预谋破坏它的朝政,于是遴选美女八十名,用华丽的服饰装扮她们,并且教她们跳 容玑舞蹈,还挑选了带有文饰的四驾马车四十辆,打算一起赠送给鲁国国君。齐国将这些舞乐美女、华丽马车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面的高门外,等待鲁国接纳。季桓子着便服,多次前往探视,准备接受这些女乐文马,于是对鲁国国君谎称要到各地去巡游考察。然后,季桓子整日观赏这些女乐文马,政事懈怠。
子路给孔子进言说:“老师以走为好。”孔子说:“鲁国马上要举行郊社之祭,假如祭礼结束后,祭肉煮熟能分享给大夫们,这样就说明礼制还没有被完全废弃,我还可能阻止鲁国国君接受齐国赠送的 女乐文马。”
季桓子接受了舞女乐队之后,君臣上下开始无度荒淫,多日不理朝政,郊礼之后也没有分享祭肉。孔子于是决定出走鲁国,夜间歇宿在外城一个村子里,鲁国的乐师己前来送行,说道:“不是先生的罪过。”孔子说:“我能唱歌吗?”接着唱道:“那些妇人的口舌啊,可以使人离去逃奔;那些妇人的请求啊,可以使人败亡。悠闲自得,聊度余生吧。”
【原文】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孔子曰:“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注释】
澹台子羽:即澹(tán)台灭明,孔子弟子。
里语:又叫“里谚”,民间谚语。
不能:即不能行之至,即做不到。
长:增长,增加。
【译文】
澹台子羽有君子一样的容貌,但是他的修行比不上他的外貌;宰我具有文雅的谈吐之辞,但是他的智慧充分保证口才的需要。孔子说:“民间谚语说:‘评判一匹马的优劣,凭借它驾车的表现,评判士人的高下,凭借他日常的表现,这个准则不可废除。’如果凭借相貌选取人才,那么选择 子羽就会失准,如果凭借口才选取人才,那么选择宰我就会失准。”
孔子说:“君子因为自己不能行之至而敬畏他人,小人因为自己不能行之至而相信他人。所以君子会滋长他人的才能,小人则是通过压抑他人的才能而取得胜利。”
【注释】
容玑:王肃注:“容玑,舞曲。”
驷:王肃注:“驷,四马也。”
膰:王肃注:“膰,祭肉也。”
师已:鲁国乐师。原作“师以”,据四库、备要、同文改。
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请,可以死败:王肃注:“言妇人口请谒,足以使人死败,故可出走。”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王肃注:“言士不遇,优游以终岁也。”
【译文】
【原文】
【注释】
里语:又叫“里谚”,民间谚语。
不能:即不能行之至,即做不到。
长:增长,增加。
【译文】
【原文】
孔篾问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终日言,无遗己忧,终日行,不遗己患,唯智者有之。”
【注释】
行己之道:修身出世的方法。
【译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