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原文·注释·译文(3)

(2020-02-05 08:09:24)
标签:

国学

教育

文化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
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注释】
鲁桓公:(约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4年),姬姓,名允,《世本》作轨,鲁惠公嫡长子,鲁隐公之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谥桓。公元前711年,鲁隐公被杀,鲁桓公即位,后来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公元前694年,发现齐襄公与文姜通奸,被齐国公子彭生杀死于齐国,嫡长子鲁庄公即位。
欹器:倾斜容易倒覆的器具。欹,q,倾斜,歪向一边。
宥坐:指君主座位右边放置的欹器。用以警戒君主宽厚仁爱公正不歪为政。宥,同“右”。
至诫:最为严厉的诫勉。
被:遍及。《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
损之又损之之道:损,减损。《说文》:“损,减也。”《墨子》:“损,偏去也。”损之又损之,指日去其华伪以归于淳朴无为,引申为尽可能节省、谦抑。《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晋书·宣帝纪》:“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论语》:“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总之,依道而行,简洁再简洁,谦抑再谦抑,收获就会越来越盈满。
【译文】
    孔子率领弟子们到鲁桓公庙观礼,看到一件倾倒的器物。他问守庙人:“这是什么器物?”守庙人回答说:“这是国君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自我警戒的欹器。”
    孔子说:“我听说欹器,空虚时就倾斜,水量适中时就端正,水满时就倒覆。圣明的君主深以为戒,所以常常把它放在座位右边。”说完回头对弟子们说:“灌进水试试。”弟子把水灌进欹器,水不多不少时欹器就端正的立着,水满时就倒下。孔子感叹道:“唉,事物哪有盈满而不倒覆的道理呢!”
    子路走上前去问道:“请问有没有既能保持盈满而又不倾覆的办法?”
    孔子说:“聪明睿智的人,用愚朴来持守;功盖天下的人,用谦让来持守;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来持守;富有四海的人,用谦卑来持守。这就是尽可能谦抑再谦抑,以保持盈满的方法。”

后记:本
章是讲“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道理。主张遵守愚、让、怯、谦的损之又损之道,这就是“满招损,谦受益”俗语的来源。
【原文】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拘,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溪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注释】
遍与诸生:诸生,各种生物。王肃注:“遍与诸生者,物得水而后生,水不与生而又不德也。”
倨拘:j gu ,也写作“倨句”。 钝角形的称“倨”;锐角形的称“句”。
修:循、遵循。《管子·九守》:“修名而督实,持实而定名。”修,四库、同文本作“循”。
浩浩:水大貌。
屈尽:竭尽,穷尽。屈,jué。
概:用于刮平高出米斗口的米黍的木板。借指修平,不使之过量。
绰约:柔弱的样子。
【译文】
    孔子正在观察东流的河水,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会认真观察,为什么?”孔子说:“因为水流动没有停息,而且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以生命,又好似什么也没有做,水好像有德性:它的流向,总是奔向地位低洼之处,即使曲折蜿蜒也一定遵循这一原理,这种德性像‘义’;它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种德性像‘道’;它无处不在流行,百仞深谷,无所畏惧,这种德行像‘勇’;有量必能自平,这种德性像‘法’;斗量满而溢,无需概板除之,这种德性像‘正’;它本性柔弱,却无微不至,这种德性像‘察’;自发源之处开始,必定奔流向东,这种德性像‘志’;它出入自如,以涤洁万物,这种德性像‘善化’。水有如此多的德性,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观察揣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