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与反思

(2019-03-19 19:18:35)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与反思

本章将会呈现出在课堂观察中所得到的数据,根据数据 进行分析,进而展开讨论,描述课前热身活动所隐含的问题现象,为下一步提出针对性建议做好准备。

一、课堂观察结果与讨论

本次课堂观察所得数据结果与第一次师生调查问卷(针对每堂课的热身活动是否 具有目的性、有趣性、简洁性以及创新性以此检验此次课堂教学中热身活动组织是否 合理有效)结果相结合,提高了此次观察结果的可信度。

根据观察要求,首先要明确所观察班级的基本信息,例如所观察的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都在20上,依次是20-37不等。每英语课的持续时间为40分钟。本 人在此背景信息的基础上选择了4个班级,每个班级平均分配5次课堂观察,根据英语课堂中热身活动组织时间长度、热身活动开展方式、学生对热身活动 的参与度以及整体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量表数据统计,最后通过数据分析针对热身活 动的有效性展开讨论。1热身活动组织开展时间的结果与讨论

在20次课堂观察中,并不是每堂英语课都开展了热身活动,本人根据每个班级 的5次课堂观察记录做出表格,反映出每个班级在英语课堂中热身活动的应用情况, 表格如下:

班级

班级一

班级二

班级三

班级四

总计

次数

3

2

3

4

12

百分比

15%

10%

15%

20%

60%

每个班级在英语课堂中热身活动的应用情况

 

 

通过观察得知,大多数热身活动的开展应用于新课教授。表格数据表示所观察的 目标班级都做到了热身活动的组织实践。然而在20次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堂课 都使用了热身活动,20堂英语课总计有12堂开展了热身活动,占所观察课堂的一半 以上。而在5次课堂观察中,热身活动应用次数最少的班级仅有2次组织开展了热 身活动,占总比重的10%。应用次数最多的班级有4次使用了热身活动,占总比重的20%。此表格虽不能明确显示出热身活动与有效教学的联系,但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 每个班级对热身活动的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地反映每个班级对课前热身活动的重视情况,本人从热身活动组织时间 长度以及热身活动频率入手,探究4个班级热身活动的应用情况。根据20次课堂观 察记录,记载数据,表格如下:

英语课堂中热身活动的组织时间长度及频率

热身活动时间长度

频率

所占比重

1 3分钟

4

33%

3—5分钟

3

25%

5—7分钟

2

16%

7—9分钟

2

16%

9分钟以上

1

9%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在所观察的英语课堂中,英 语教师将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课程内容的讲解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强化,剩下的三 分之一时间适当分配到整个课堂的开端和结尾。热身活动作为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对 后续的课堂教学影响意义重大,其热身活动时间的长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根据表格数据显示热身活动组织时间长度是不同的,本人将时间长度分为五个范 围13分钟、35分钟、5—7分钟、7—9分钟以及9分钟以上。33%的观察班级 在热身活动开展中花费1 3分钟,大多数班级将热身活动控制在3—5分钟,约占总比重的25%,16%的班级花费5—7分钟利用热身活动开展新课程,16%的班级组织 热身活动花费7—9分钟,最后在12次开展热身活动的课堂中仅有1堂英语课花费9 分钟以上的时间,占总比重的9%。

在所观察的对象中,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维跳跃能力都有所增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在控制热身活动时间的长短方面要求较高。通过观察得知,热身活动控制在1 3分钟时,虽然有时能明确教学目标,达到了设计原则中的 目的性,但热身活动的有趣性和创新性却不能很好地实现,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对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有一定的阻碍。而当热身活动持续到7分钟以上时,热身 活动的内容繁琐,违背了设计原则中的简洁性,容易使学生抵触学习甚至出现厌烦心 理,因此很难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热身活动时间的控制主要集中在3—7分钟,表明教师己经考虑到学生课堂注意力分配问题。本人在观察中发现热身活动时间控制在3—5分钟,教学效果最佳,学生在这段时间处于比较活跃的精神状态,求知欲旺盛。同时热身活动在其开展的目的性、有趣性、简洁性以及创新性方面也均有所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合理有效的热身活动抓住 学生注意力,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热身活动开展方式的结果与讨论

热身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着课堂热身活动的运用效果。在一般课堂教学中,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特点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并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设计教 学活动。在热身活动的组织中,常用情境型、合作型、任务型以及互动型的热身活动 进行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中热身活动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节课可以有多种方法, 并且各种方法之间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热身活动目标。而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并没有使用多种方法协调配合热身活动,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单一的活动方法进行热身。

本人根据观察结果,将这次调查中热身活动的开展方式分为五种:利用复习旧知 识的方法进行直接热身,利用师生游戏互动的方法进行热身,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听的 热身,利用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热身,利用学生自由对话的方法进行热身。本人 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记载教师每节课热身活动具体开展方式以及使用频率,得出数据, 数据表格如下:

英语课堂中热身活动的开展方式及使用频率

开展热身活动 方式编号

开展方式

使用频率

所占百分比

1

复习知识

3

25%

2

游戏互动

1

9%

3

多媒体热身

4

33%

4

问答热身

2

17%

5

自由对话

2

17%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这里只有五种热身活动开展方式较高频率地应用在英语课堂 教学实践,分别是复习知识、游戏互动、多媒体热身活动、问答热身活动和自由对话。 在课堂观察中,其中通过复习旧知识和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热身所占的比重最大,分 别是33%和25%。而游戏互动和自由对话仅有9%和17%的使用率。观察数据显示热 身活动开展形式单一,甚至一些其他形式的热身活动未体现在本次的研究调查中,比 如:讲故事、唱歌、角色扮演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却未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在使用这些老套的热身活动方法时又缺少更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违背了有效性原则中的创新性和有趣性,不能高效而 协调地运用每种不同的热身活动方法,热身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偏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对热身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整体课堂氛围的结果与讨论

在此次观察研究中,本人主要从学生对热身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整体课堂氛围入手,分析热身活动使用效果。观察前明确每班课堂人数(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都在 20人上),根据参与热身活动的学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重来探讨学生对热身活动的 参与度以及整体课堂氛围。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注意到,教师开展不同的热身活动,得到的学生反馈效果也会 不同。当教师利用复习知识的方法进行热身活动时,虽然面授对象是班内全体学生, 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通过观察得出的结果是:只有优等生表 现轻松且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中等水平的学生表现不突出,仅仅机械式 地重复或是一直保持着不积极的状态,后进生则直接处于迷茫状态,整个课堂气氛表 现出一种压抑的状态。此种形式的热身活动并没有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 地安排课堂热身,也未能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违背了设计原则中的目的性,同时在压 抑沉闷的课堂氛围下,热身活动的有趣性和创新性的体现也有所欠缺。

游戏互动可以使教师跟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 正动起来,使热身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课堂观察中,只有1堂课是通 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进行热身活动,其中一次是利用“TPR”的方式进行单词接龙,另一 次通过传话游戏进行交际语的引入。短短的几分钟,游戏热身活动不仅为学生带来了 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欢乐,还激励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在游戏热身活动过程中, 游戏涉及到班内的每位同学,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了 课堂气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效的参与其中,有效地达到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 的学习效果。此种形式的热身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有趣性和创新性的实现。然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游戏设计与教材、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密切 关联,热身活动的目的性是否体现,往往是教师的忽视的地方。与此同时,教师在游 戏互动中时间控制欠佳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设计原则中的简洁性。

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形、视频等进行视听的热身活动,会给学生带来一 种独特的、强烈的感受,能让学生开拓视野,积极探索和想象。多媒体热身活动是此 次观察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热身活动方式,它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容量,让学 生尽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整体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为后续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 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观察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多媒体热身活动能在有限的时间 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走入新知,可以将一些新颖独特的内容展示给全体学 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抓住学生的眼球,充分体现了热身活动的有趣性、创新性、简洁 性和目的性。

教师利用问问题的方式进行热身,一般情况以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大部分 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热身活动环节。然而在此次课堂观察中发现,班级 内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学生几乎没有真正参与到此种活动中。有时教师提问问题的难度 较大,或有时单独就几个问题提问少数特定学生,这些都导致参与人数极少。同时教 师过于关注优等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表现,也导致一些中游水平的学生积极性降 低。从观察中发现,在问答热身活动中,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主动回答问题,但仅仅是 凭靠教师点名提问,整体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根据课堂观察,本人记录教师在使用问答热身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人数及所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为15%,并不是面向班内全体学生,没有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未能充分考虑到学 生的需求,从而违背了目的性设计原则。当问题难度较大或所提问的学生认知水平偏 低导致问答热身环节持续时间较长时,也会导致热身活动组织的简洁性降低。同时问题单一,缺少新颖性,活动形式老套,缺少趣味性,从而违背了热身活动设计原则中 的有趣性和创新性,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使用自由对话进行热身,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此次课堂观察中,自由对话的形式分别为情境型对话和合作 型对话。情境型对话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贴近现实生活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一些情境,让学生亲身来感受场景,用对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合作型对话是教师设 计一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活动,鼓励学生互动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 务。自由对话热身倡导学生畅所欲言,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 的教学质量。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使用自由对话形式进 行热身,保证了热身活动在设计原则中的目的性。对话材料新颖、角度独特,从而体 现热身活动的创新性。对话形式多样,用充满趣味的对话内容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了 热身活动的有趣性。然而当自由对话持续时间过长时,则会使得热身活动的简洁性有所欠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