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赵氏孤儿--赵武出生之年考辨
(2020-09-05 20:36:08)
标签:
转载 |
赵氏孤儿--赵武出生之年考辨
内容提要:澶渊之会,赵武“未盈五十”,则其生年在宣公十八年至成公三年之间。而赵武举行冠礼的时间在成公十四、十五这两年之内,以卿大夫十六岁举行冠礼推算,其生年当为宣公十七年或十八年。但由于宣公十七年与澶渊之会“未盈五十”不符,故赵武之生年应为宣公十八年(前591年)。
关键词:赵武、冠礼、卿
————————————————————
赵武在赵氏历史上是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身世又因司马迁那段“赵氏孤儿”而扑朔迷离。赵武之生年,《左传》《国语》无明载,但也不是全无信息。下面我们依据《左传》《国语》提供的史料,对赵武之生年作出大概推断。
襄公三十一年《传》:“春王正月,穆叔至自会。见孟孝伯,语之曰:“赵孟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会”即襄公三十年(前543年)的澶渊之会,时赵武“未盈五十”,则其年龄应在46-49岁之间,按虚岁计,其生年在宣公十八年(前591年)至成公三年(前588年)之间。则成公八年(前583年)晋杀赵同、赵括之时,赵武6-9岁。
但这种推算,仍有三、四年的差距,不能使人满意。
翻阅《国语》,却有一篇《赵文子冠》,照抄如下:
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
见中行宣子,宣子曰:“美哉!惜也,吾老矣。”
见范文子,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臚言于市,辨祆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
见郤驹伯,驹伯曰:“美哉!然而壮不若老者多矣。”
见韩献子,献子曰:“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
见智武子,武子曰:“吾子勉之,成、宣之后而老为大夫,非耻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导前志以佐先君,导法而卒以政,可不谓文乎!夫宣子尽谏于襄、灵,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纳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济。”
见苦成叔子,叔子曰:“抑年少而执官者众,吾安容子?”
见温季子,季子曰:“谁之不如,可以求之!”
见张老而语之,张老曰:“善矣,从栾伯之言,可以滋;范叔之教,可以大;韩子之戒,可以成;物备矣,志在子。若夫三郤,亡人之言也,何称述焉!智子之道善矣,是先主覆露子也。
此篇叙述的是赵武举行冠礼拜见当时执政八卿的事。
拜见的次序是按官位顺序进行的。先是栾武子,然后依此是中行宣子、范文子、郤驹伯、韩献子、智武子、苦成叔子,最后是温季子。栾武子即栾书,将中军,为正卿。中行宣子即荀庚,佐中军,为次卿。范文子即士燮,将上军。郤驹伯即郤錡,佐上军。韩献子即韩厥,将下军。智武子即荀罃,佐下军。苦成叔子即郤犨,将新军。温季子即郤至,佐新军。
赵武是哪一年举行冠礼的呢?《国语》没有交代。但我们可以根据《左传》推知此八人担任四军将佐的大致时间。
查《左传·成公十三年》,“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时四军将佐为:“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
与赵武行冠礼之年相比,只有一人不同,即将新军者为赵旃,而不是郤犨,三郤少一。
而到了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传》述晋军将佐为:“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荀罃居守。郤犨如卫,遂如齐,皆乞师焉。”荀罃佐下军,在国居守,没有参战。郤犨将新军,到卫、齐“乞师”,也没有赶上打仗。
很显然,麻隧之战发生在赵武行冠礼之前,当时赵旃还没有被郤犨取代。而鄢陵之战发生在赵武行冠礼之后,荀庚不在了,士燮、郤锜依此进;荀庚之子荀偃继父为卿,位居第四。韩厥、荀罃及郤至位次同,而将新军者换为郤犨,赵旃不在了。八卿变化如下表:
因此,可以肯定,赵武行冠礼的时间在成公十四、十五这两年之间,即公元前577-576年。
《曲礼上》谓:“男子二十冠而字”。假设赵武在成公十四年或十五年虚岁二十,则其生年为公元前596-595年,也就是鲁宣公十三年或十四年,到襄公三十年(前543年)澶渊之会,赵武年龄已有52-53岁,与“未盈五十”不符。由此可见,赵武行冠礼之年不到二十岁,则“二十冠而字”并非通例。
晋侯以公宴于河上,问公年。季武子对曰:“会于沙随之岁,寡君以生。”晋侯曰:“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为冠具?”……公还,及卫,冠于成公之庙,假钟磬焉,礼也。
鲁襄公虚岁十二,晋悼公谓:“君可以冠矣”,则国君举行冠礼非二十岁明矣。“男子二十冠而字”应是对普通士人的规定,对国君、卿大夫不适应。
那么国君举行冠礼是十二岁吗?似乎也不是。若果是十二岁的话,襄公举行冠礼不必待晋悼公之言,也不必匆忙中在外国举行了。以晋悼公所谓“国君十五而生子”推之,国君举行冠礼的年龄应是十四岁。十四而冠,冠而可婚,如此“十五而生子”,顺理成章。
赵武属于卿族宗主,降国君一等,则举行冠礼的年龄应为十六岁。
以赵武在成公十四年时虚岁十六计算,赵武之生年当为宣公十七年;到襄公三十年澶渊之会,其年龄为50岁,与“未盈五十”不符。
以赵武在成公十五年时虚岁十六计算,赵武之生年当为宣公十八年(前591年);到襄公三十年(前543年)澶渊之会,其年龄为49岁,与“未盈五十”相符。
因此,赵武之生年应为宣公十八年(前591年)。
成公八年(前583年)晋杀赵同、赵括时,赵武已经9岁,遗腹子之说不攻自破。
————————————————————
下面我们列一个简单的赵武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