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孔乙己》
(2021-06-22 12:31:33)分类: 辅导青年教师材料 |
听课时间 2021年3月10日
听课人
花海霞
科目
语文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范进中举》,认识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摧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思考这位被科举荼毒的书生悲剧的一生,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这篇小说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第三部分(7~8):写孔乙己和孩子,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第四部分(9~11):写孔乙己无以聊生的惨状,表明当时的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第五部分(12~13):写孔乙己的结局。用猜想作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梗概。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段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3.“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这句话是什么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课文中写了多次笑声,说明了什么?
5.“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大约”“的确”二词应怎样理解?
6.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7.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品味下面句子的妙处。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交流点拨】孔乙己“不回答”表明他对短衣帮的嘲笑不以为意,而“排”的动作又体现了他的卖弄。这两句话集中体现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和自命清高的性格。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他是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被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至死不悟,我们不能做新时代的孔乙己,要做自食其力之人。
2.拓展延伸
孔乙己在封建社会生活得很不幸,若能穿越时空,请你和孔乙己对话。仿照句式:孔乙己,我想对你说……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本节内容。
前一篇:辅导青年教师经验总结
后一篇:听课记录一滴水经过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