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面纱舞与莎乐美

(2021-05-06 01:56:19)
标签:

品藻

分类: 谈艺论术
      七面纱舞为人熟知,主要因为戏剧《莎乐美》。故事源于《圣经》,早期着墨不多,记叙平实,落点是王权对宗教的迫害。莎乐美不是主角,因为母亲希罗底的挑唆,才为希律王一舞,要了施洗者约翰的脑袋。在后世的想象和投射中,莎乐美逐渐被盖戳“极品美丽恶女人”。19世纪末,脑回非一般的王尔德,更构出一个血腥、变态的戏剧。莎乐美求圣徒的青睐不得,转求他的头颅。不惜在觊觎她的希律王面前,披七面薄纱起舞,并逐层脱至裸裎。最后,她如愿吻上了约翰滴血的唇,自己也被希律王下令处死。这个剧本才三万多字,却蹂躏了永恒的爱、欲、死,有唯美、有激情、有暴力。在法国排演后,立即风靡。之后,被反复改编,总不脱这窠臼。

      七面纱舞是《莎乐美》的核心桥段。它源自苏美尔人的神话。月亮的女儿、爱情与战争女神伊斯,为救出丈夫,降入冥界。每降一层天、过一重门,就起舞、落一层纱。七层纱分别代表梦想、理性、激情、极乐、胆识、同情和智识,褪尽之后,就失了神性。这样的舞,“嫁接”给莎乐美之后,没了教谕的内涵,没了爱与牺牲的勇气,只余要人命的诱惑。

       跳这舞的人不少,跳出味的不多。上世纪初,伦敦舞娘莫兰.艾伦因该舞出名,被恭维是“黑暗维纳斯”。她的长相“酷儿”,她的舞 “形意流”。尽管时人评她“穿着最清凉”,她的诱惑指数远逊同期的玛塔.哈丽。后者荷兰籍,混有印尼血统,学过《湿婆神舞》,还业余贩卖两国情报,集异域风情、出众舞艺、复杂个性、狡黠手段于一人。当时,《巴黎人报》载:“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就如痴如狂。”不过,为诱惑而诱惑,失之舞娘——尤其是后期。而后来的演员,包括王气的葛丽泰.嘉宝,一般还演不出她。民国的俞珊,也因《莎乐美》火过一把。现存的剧照上,她妆过的五官显得浓妍,不知是不是为了契合田汉的编译。因为,据王尔德的原作,希律王的士兵明明说,“她像只迷途的鸽子……她像风中摇曳的水仙……她像银白美丽的花朵”。1953年,丽塔.海华丝出演中东古少女莎乐美,在电影中有一舞。美人是美人,金发碧眼,芳龄36。长相“高加索”,舞姿“美利坚”。难为宝座上的希律王,作流哈喇子状。或许,还不如派我国业余选手王小慧上场。后者在《我的视觉日记》里自述,她排练的时候,每每将脱欲脱,便转身凝住,几次三番,终究没有脱,台下看不到实处,却一片叫好。不过,这招太“后现代”,羚羊挂角。想落到实处?难。

      致命的女性、夺命的舞,或许本该只在想像。
      貌,要配得上莎乐美的自语:“你为什么不看我。只要你看我,你一定会爱上我……”身材微腴,像初夏梢头的水蜜桃,还要曼妙,如俄耳甫斯竖琴上起伏的弦。不宜矮,怕撑不起七面纱;也不宜太高,怕重心不稳当。长发过肩即可,不必及腰,太长不方便舞动。发色宜深黝,发梢宜带卷,好抚出脸雪样的白。两颊要透出来红,如冰河封不住的焰。眼睛要大,眨动间能放足够的芒;又不能太大,一览无余膈应人。睫毛宜长,方便撩动;也宜密,垂下来就隔绝了窥探。红唇自然要鲜嫩,像五月的玫瑰花瓣。这瓣到了末梢,要撇上去,好讽刺不知道的谁。
      舞,要配得上先知的头颅和希律王的半壁江山。至于形式,从传说到文艺作品,都睐向肚皮舞。福楼拜就描绘,“……波浪般晃动腹部……”。它的好处是,既有诱惑——撩得动,又有神秘——端得住。嫌动作单一,不够灵动,可以引入印度元素——玛塔•哈丽就是这么做的。不过,一味照搬,容易失之妖娆。尤其在关键的“脱纱”环节,一不留神,就堕下尘。
       纱,要配得了舞、显得出人。要薄,厚了不空灵,碍舞步;要透,方便若隐若现;要顺、要滑,不能泡沫似的堆纱,那太洛可可,埋没古意;要有珠光宝气来点睛,浓了滞重,薄了怕压不住这舞后的血泊。总以华贵为上,总得在细部不厌其琐,如雀翎上的眼,自顾自地睥睨。
      妆,要烘云托月。眼帘刷几笔闪金钴蓝或孔雀翠绿,延上去宕开眼尾;唇弓浮凸处印些许猩猩红,方便应景应心….饰品不宜多,多了唐突;不宜少,少了寒素。宜佩手、足链,舞动间荡漾人的眼。那链不能太叮当、乱缀铃铛,怕惊醒周遭沉溺。
      乐,要有“莫呼洛迦”式的迷离,配合颠倒观众;还要暗哑,细细地缠扯,噬这化不开的暗与邪;再来几声铮铮,如当头梵音,破开了光和影,合拍这笃定杀心。
      始终,眼神里淬冰。厌憎别人,也厌憎自己,厌憎这孤注一掷,厌憎罩住了的尘网和缚住了的纱。就这么,一层层蜕。为了这流淌的月色,和即将流淌的血光,让不相干的人见见本体,有什么关系?
      ……

      无意中看到俄剧《情迷彼得堡》,女主角安娜跳舞的那段,竟非常“莎乐美”。当她压下不安,挽起浅金色的长发,一身银白,站在冬宫,就像月光抚过的百合花,满场没有谁比她更适合戴那小王冠了。当她缠勒金碧的舞衣,面无表情俯下柔曼的腰,满头栗色小卷像海藻样蠕过来,又像复仇的海妖,叫人明知危险,却情愿溺死在她漫过来的波。

    “莎乐美”人间难寻,在任笔虚拟的画界却不少。提香的莎乐美,丰腴之外,有意思的是眼神,偏移了头颅,睨向托盘外,有冷有诮有执,况味览不分明。比货之下,伦尼的同款题材,眼神就不耐品。后来众口推崇的莫罗,沿用了“冷处理”的眼神。他的莎乐美系列,梦幻、璀璨,象征丰富。舞韵尤其传神,纤手一引,足尖一旋,如诅咒,如天启。相比其他一些名家,例如金灿灿的克里姆特,莫罗的着力处不在情色,却“毒”倒众生,包括毒舌毒脑的王尔德。他剧中的七面纱舞,几乎纯以莫罗的画为蓝本。不过,剧本出版的时候,用的是比亚兹莱的插画,想像诡谲、氛围妖异,有浮世绘的调调。时人赞,这是“有史以来诗人和画家最成功的合作之一”。论艺术性,或许;论美,未必。私以为,卡拉瓦乔与王尔德更搭调。他的作派衅天衅地,他的腔调出其不意。他特有的明暗对照神技,能营造特别的戏剧张力。他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悍口味,特配斩人首的嗜血妖姬。话说,他存世的斩首大作不少,两幅莎乐美却都不够抓人的瞳孔。这估计是受了时代的局限,彼时莎乐美还未脱圣经人设,美得不够鲜明,恶得不够动魄。假使卡拉瓦乔“碰撞”到同样耽美的王尔德,和他悚动的剧本,以《酒神库斯》和《美杜莎》画者的功力,他的画,必能“奇想妙得”,美得与众大不同。可惜,两人异代不同时,隔了近三百年。

       不完美事,十之有十。就仿《圣经. 雅歌8章6节》为结句:
   “请置美于眼中如印记
      请置舞于眼前如盛祭
     因美比爱恋和死亡更强大
     舞如月光一般叫人神迷
     所达到的永恒
     如银河样不息 
     是永恒中的永恒。”


七面纱舞与莎乐美

                               莫兰.艾伦                                          玛塔.哈丽

七面纱舞与莎乐美

                                                               丽塔.海华丝

七面纱舞与莎乐美                                             
                                                          俞珊

七面纱舞与莎乐美
                                           
                                                              叶连娜.科理科娃

七面纱舞与莎乐美

                        提香的捧头莎乐美                                               伦尼的提头莎乐美

七面纱舞与莎乐美

                           莫罗的幻                                                         比亚兹莱的

七面纱舞与莎乐美

                    略过莎乐美(左)不看,美杜莎(中)和酒神(右)更显卡拉瓦乔的精气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非典型树话
后一篇:“小逻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