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小结
(2019-05-21 08:48:05)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对课堂的导入非常重视。因为一节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对一堂课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就初二道德与法治而言,集学习品德和法律知识为一体,重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现行教材中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如果导入方式单调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低的结果。经过近期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我的小结如下:
一、注重导入的情趣性
道德与法治课尤其是导入应有情趣性,如一个生动真实的事例、一句幽默诙谐的语言、一个恰当巧妙的比喻、一个小幽默、唱一段歌或欣赏一段音乐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
二、注重导入的简洁性
“导入新课”的基点在“导”,因此在情境设置上不故意绕圈子、走弯路,语言上不滔滔不绝而不着边际,而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注重导入的新颖性
课堂教学不能有固定的套路,导入也不能千篇一律。导入也要常“新”。只能“新”,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
四、注重导入的针对性
所有的方式、所有的内容包括教师语言行为、课件内容、媒体内容、学生回答、表演、实物等各种教学资源都就围绕能顺利、自然、和谐引入新课服务,为新内容的学习服务。
五、注重导入的主体性
在课堂导入上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社区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联系学生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拨动学生心弦。
我在教学中结合以上几个方面,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热”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与我一道探究新知,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让目标在课堂上得到尽可能的实现。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活动、经历过程、体验过程,能很好地把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