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春大棚黄瓜稀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3-6-1
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我国南方地区早春黄瓜生产90年代推广大棚以后,春黄瓜上市时间普遍比原来露地种植提前了1个月,为缩短传统的蔬菜供应“春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10多年来,随着优良新品种的育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春大棚黄瓜生产效益,通过多年的研究,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控制植株生长、合理肥水等措施,形成了早春大棚黄瓜稀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已在四川黄瓜主产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熟度高,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实现了早春黄瓜节本高效生产。
2.技术示范推广示范情况。该技术在我省内江、宜宾、乐山和自贡等地推广示范,已经成为当地早春黄瓜种植的主要技术,被普遍接受和应用,成为我省黄瓜高产生产示范基地。应用面积累积已达15万亩。
3.提质增效情况:该技术的推广,具有以下优势:
1.黄瓜每亩栽苗1400-1500株,较常规技术能够减少种苗800株,大大降低种苗和管理成本。
2.产量较常规种植技术增产80%以上,增产效果极其明显。
3.通过稀植栽培,使棚内通风效果好,光照条件更优,增强了植株长势,减轻病害发生,可以节约使用农药较常规技术1-2次。
【增产增效情况】
【技术要点】
1.地块选择。选择地块较大、地面平整、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交通水源便利、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且最好是前作种植过水稻的高标准农田。
2.品种选择。选用强雌性、坐瓜率高、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的华南型黄瓜品种,如川绿2号、川绿15号、燕白等。
3.大棚结构。一般7m-7.5m包沟,6.5m厢面的交叉连棚。每个棚四周开沟,沟深40-50cm,沟宽30-40cm,长期保持沟内有水。大棚设计肩高1.6m,顶高2.8m,宽7m-8m、拱杆间距1.1m-1.3m,每个拱杆中间加一根支撑立柱(竹或钢材质)每个棚内四个边角处安装一个固棚支撑拱杆,顶端一排纵拉杆,纵向二排压膜槽(即一纵二卡式简易大棚),端面两边4根立柱横向1排压膜槽。大棚内用竹子或铁(钢)丝架一平架层,用于吊蔓。根据场地条件建单拱棚或拱杆交叉连接形成2至8个连棚,交叉棚间安装一排纵拉杆固定连接。
4.播种育苗。
早春黄瓜栽培于12月25日左右(不同地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播种,采用营养块或营养杯温床育苗,在子叶全部拱出育苗基质前保证温度在25-30,在棚内温度可达到15以上时需揭开小拱棚排湿及增加幼苗光照,防止幼苗疯长。
5.合理密植。
定植一般在立春前后(2月4日)气温升到15左右,选择晴天进行定植。每厢采用单行种植,株距40cm,每亩1400-1500株。
6.吊蔓整枝。
当植株长到6片-8片叶片时,开始搭架、吊蔓。以主蔓结瓜为主,前期摘除植株下面5节-6节瓜以免影响植株营养生长。3月上旬开始座果后,及时抹除侧芽和卷须,以集中营养促进黄瓜生长,到3月中下旬采收头批瓜。
7.控旺长。
当黄瓜苗长到6节-7节时开始压苗势,主要是用43%戊唑醇1500-2500倍液进行喷雾,看植株长势喷2-3次,将黄瓜节间控制在8cm-10cm长为宜,直到黄瓜坐果成功后停止喷药。
8.花果管理。
依苗情长势好的话,在第6节开始留瓜,苗情差的可以等到第8节留瓜。大棚早期温度较低时,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辅助坐果。当白天温度稳定在25以上时,即可不用药剂点花保果。
技术依托单位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适宜区域 长江流域华南型南瓜生产区
注意事项
1.选择田块需保水能力强
2.在弱光环境下注意防止植株旺长,影响坐果;
3.注意适时防治黄瓜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及蚜虫、蓟马、粉虱等害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