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小麦灭茬免耕带旋播种技术
2023-5-29
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技术研发推广背景,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稻茬小麦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常年种植面积7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20%。稻茬小麦的提升发展对于稳定全国小麦生产至关重要。
播种质量不高是稻茬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关键所在。土壤质地黏重、土壤湿度过高、秸秆过多乃是影响稻茬小麦播种质量的三个核心要素。已有的“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机械播种→机械镇压”技术模式,不仅动力需求大、耗油多、成本高,而且常常造成粗耕烂种、立苗质量差、苗子长势弱。尤其随水稻产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规范化播种的难度。比如,农机手为了提高收稻的效率,降低油耗成本,往往不愿采取低留茬和秸秆粉碎作业,而采取高茬收获方式,但又导致秸秆参差不齐、分布凌乱。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区高产栽培岗位聚焦稻茬小麦播种质量难题,将机具设计创新和农艺优化创新相结合,研究集成了稻茬小麦灭茬免耕带旋播种技术,一举解决了稻茬小麦长期面临的“播不下、出不齐、长不好”的重大技术难题。该技术的优势特点:(1)将原有技术的4-5次作业工序简化为2次,大幅度提高了播种效率;(2)免耕作业避免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利于排水降渍;(3)免耕降低了动力需求,从小四轮到中型拖拉机都能驱动,机械重量降低,能耗减少,对黏湿土壤的适应性显著增强;(4)通过带旋播种和刀片优化设计,增强了秸秆的通透性,避免缠绕、堵塞,播种深浅一致、均衡,能实现一播全苗;(5)稻秸覆盖于地表,减少棵间蒸发,提高了中后期土壤保墒抗旱能力。(6)同翻耕技术模式相比,播种效率提高50%以上,出苗率提高20%,低位分蘖提高10%。(7)免耕结合稻草覆盖栽培,能够降低氮素淋溶损失,大大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该技术将氮素利用效率(PFPN)从40kg/kg提高到50kg/kg以上。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推荐技术示范展示范围,在小范围示范展示还是已经实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该技术先进成熟,已在四川、重庆、云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市已进行了大规模示范推广,节本、提质、增效显著,深受种粮大户欢迎,连续几年出现免耕带旋播种机供不应求局面。自2015年起,四川省广汉、绵竹、梓潼等地实产验收均在500kg/亩以上,最高达703.2kg/亩(四川梓潼,2020)。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进行了多次现场考察,并形成了现场鉴定意见,认为该技术先进成熟,应加大推广力度。2020年秋播,示范规模已达100万亩以上。
(三)提质增效情况(技术试验、示范或推广过程中节约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保护耕地与生态环保等情况)
一是显著节约成本。播种量降低25%,节种4~6kg/亩,价值20元;燃油用量显著减少(减少工序1次,减轻机器重量和动土比例),节约成本25元/亩;减施氮肥(纯氮)2~3kg/亩,折价12元;减少1次化学除草,药剂成本减少9元;多数年景可以取消灌溉拔节水,节约成本10元;用工成本节约30元。各项合计每亩节本106元。
二是显著增加效益。每亩增产40~70kg,即增值90~160元(平均125元)。加上节约的成本106元,合计增加效益231元。
三是显著提升品质。由于群体起点控制、氮肥用量降低,倒伏得到有效控制,不完善粒比例明显下降,品质得以明显提升。体现在容重提高20~40g/L,不完善粒下降3~5个百分点,优质膨化小麦、酿酒小麦原料质量提高1个档次。
(四)技术获奖情况(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获得科技奖励等情况)
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获得过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技术的核心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310455004.4]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ZL201521034141.1]。
【增产增效情况】
【技术要点】
1.水稻高留茬收获:水稻生育后期及时排水晾田,尽量避免收割机对土壤产生碾压破坏。收获时留茬高度30~50厘米,既可减少机械负荷、提高收获效率,又利于节约燃料和后续粉碎作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割机直接加装切草、粉碎、分散装置,使稻秸均匀分布于田面。
2.秸秆粉碎还田:水稻收获后,及时开好边沟、厢沟,最大限度沥干渍水。对于水稻收获时未对秸秆进行切碎处理的地块,应当适时进行灭茬作业,用1JH-150型或类似型号的秸秆粉碎机进行灭茬粉碎作业,粉碎后的秸秆要求细碎(<8厘米)、分布均匀。
3.免耕带旋播种:采用2BM-8、2BM-10、2BM-12系列型号的带旋播种机播种。播前调试机器,根据种子大小调节播量,控制在9~10kg/亩(基本苗15~18万/亩)范围即可。种肥选择养分配比适宜的复合肥,使其底肥N用量占全生育期的50%~60%,P、K肥用量占到总用量的100%。一次作业即可完成开沟、播种、施肥、盖种等工序。
图1水稻收获后秸秆粉碎灭茬作业
图2小麦免耕带旋播种
图3小麦出苗效果
4.苗期化学除草:灭茬作业后秸秆覆盖于土表,播前一般不进行化学除草。杂草种子伴随小麦出苗而陆续萌发,应在小麦3~5叶期进行苗期化学除草。根据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
技术依托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适宜区域
长江流域稻茬麦区及类似生态区域。
注意事项
第一,水稻生育后期及时排水晾田,避免因土壤过湿造成土壤过度碾压破坏,影响播种作业质量。
第二,排水不畅的田块,在水稻收获后及时开好边沟、厢沟,排出田间积水,为播种创造一个良好的墒情环境。
第三,提高秸秆粉碎质量。粉碎机类型、刀片质量以及机手作业的规范化程度,都会影响秸秆粉碎质量。如果粉碎质量达不到要求,如秸秆过长或堆积过多,都将影响接下来的播种质量。
第四,极端黏湿土壤,配套履带式拖拉机。对于大多数稻茬田,轮式拖拉机能够下田作业,但对于丘陵稻茬田或长江下游部分特湿田块,可采用履带式拖拉机作为动力驱动播种机,以免造成进一步的碾压破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