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3-1-30
农业技术推广平台
【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我国北方一作区马铃薯生产面临干旱缺水,优质种薯应用率低,土传病害严重、防控不到位,产量低,因盲目追求产量导致水肥药投入量大、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其对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有着迫切需求。通过集成绿色优质品种和健康脱毒种薯应用、种薯催芽防病处理、水肥一体化精准智能微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和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将有效解决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脱毒种薯普及程度低、水肥利用率低、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8-2019年集成技术模式在北方一作区(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乌兰察布和甘肃定西)等马铃薯主产区进行了规模化示范推广,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三)提质增效情况
在北方一作区多地平均产量为2858千克/亩,比农民同等投入地块增产10%以上,按照产地近3年平均价格1.2元/千克计算,亩增值350元以上。比种植大户减少化肥施用量50千克/亩,减少灌水量40立方米/亩,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20%以上,减少投入150元/亩,每亩增加经济效益15%以上。
【增产增效情况】
在北方一作区多地平均产量为2858千克/亩,比农民同等投入地块增产10%以上,按照产地近3年平均价格1.2元/千克计算,亩增值350元以上。比种植大户减少化肥施用量50千克/亩,减少灌水量40立方米/亩,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20%以上,减少投入150元/亩,每亩增加经济效益15%以上。
【技术要点】
(一)播前整地
播前深松耕土地,耕翻方向与播种方向垂直,耕深40-45厘米以保证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和吸收养分。耕翻深度一致,土表层平整,无土块,旋耕打碎土。
(二)绿色优质高效品种应用
根据生产目的和市场需求,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耐旱抗病优质新品种:中薯19号、冀张薯12号、后旗红和中薯18号等。
(三)脱毒健康种薯切块拌种
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脱毒原种播种,种薯在种薯库或基地切块。切块大小应控制在40g左右,切刀需用75%的酒精(15-30秒杀灭细菌)消毒。每2吨切好的薯块用适乐时1L兑噻霉酮素水溶液(含噻霉酮400g)12L搅拌均匀进行包衣。
(四)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
根据马铃薯生长发育情况、降雨和土壤墒情,在出苗、块茎形成和块茎膨大关键时期补灌4-5次,灌水用量控制在60立方米/亩。播种前结合翻地撒施有机肥100千克/亩,播种时机施复合肥(15-15-15)40千克/亩,中耕施复合肥(20-0-24)复合肥30千克/亩,出苗后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追施硝酸钙镁10千克/亩,尿素8千克/亩,硝酸钾10千克/亩。
(五)土传病害绿色防控
综合运用化学药剂、生物制剂和土壤改良等手段,实现黑痣病、干腐病、疮痂病和粉痂病等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减少农药施用。马铃薯需与其他非茄科作物三年轮作,播前增施有机肥,种薯药剂拌种、垄沟喷药,关键生育期采取机械喷洒或随滴灌施入化学药剂。苗期至块茎开始膨大期:采用甲基立枯磷/嘧菌酯+噻霉酮/梧宁霉素/铜制剂,或枯草芽孢杆菌随水滴灌;现蕾至成熟期: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梧宁霉素、噻唑锌、噻霉酮或铜制剂灌根处理。
(六)全程机械化
高垄单行种植,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市场要求确定,原种一般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采用开沟、播种、铺带、喷药一体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种肥、播种、沟喷药、铺滴灌带等作业。播后20天左右进行机械中耕培土,收获前10-15天采用机械杀秧,选晴天收获,收获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