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枯萎病识别与防治
2022-6-2
蔬菜网
生姜枯萎病又称姜块茎腐烂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部,块茎变褐腐烂,地上部植株枯萎状,应及时防治。
一、发病症状
又称姜块茎腐烂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部,块茎变褐腐烂,地上部植株枯萎状。核病与细菌性姜瘟病外观症状常易于混淆,但细加比较仍不难把两病区分开来:姜瘟病块芋多呈半透明水渍状,挤压患部溢出洗米水状乳由色菌脓,镜检则见大量细菌涌出;姜枯萎病块茎变褐而不带水渍状半透明,挤压患部虽渗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浊状,镜检病部可见菌丝或饱子,保湿后患部多长出黄白色菌丝;挖检块茎,表面长有菌丝体。
二、病原
包括Fusarium
oxysporum称尖镰饱菌和茄病镰饱,均属半知菌类真菌。两菌均可产生大型和小型分生饱子。小型分生饱子无色,单胞或双胞。尖镰饱菌子囊壳群生,卵形或球形,子囊圆形或棍棒形,230-250nmx25-34nm,子囊卵圆或椭圆形,双细胞,在无性世代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有时候弯曲。茄病镰饱,属半知菌瓜类腐皮镰孢菌真菌。病菌产生大小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梭形至月牙形,无色透明,两端较钝,具2~4个隔膜,多为3个,大小为22.5~37.5μm×3~4μm。小型分生孢子纺锤形至卵圆形,具0~1个隔膜,大小为4.5~24μm×2.5~4μm。
三、发病规律
两菌均以菌丝体和厚垣饱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带菌的肥料、姜种块和病土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部产生的分生饱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侵染。植地连作壳群生,卵形或球形,、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质过于粘重,或施用末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1、选用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耐涝品种。
2、常发地或重病地宜实行轮作,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3、选高燥地块或高厢深沟种植。
4、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5、注意四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株烧却。
6、常发地植前注意精选姜种块,并用50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一500倍液浸姜种块1~2小时,捞起拌草木灰下种。
7、发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植穴淋施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10%混合氨基酸铜(万枯灵)水剂400倍液、7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一400倍液。防治1一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