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识别与防治
2022-5-26
来源:蔬菜网
姜瘟病又名姜腐烂病、青枯病,对生姜种植是一种严重的 毁灭性病害。姜瘟发生早、危害大,危害轻的造成减产减收,
重的造成严重减产或无收,严重影响了姜农的重要经济收入。
一、发病症状
病株初时叶片失水,呈凋萎状,向叶背卷曲,病叶由基部向上发展,最后整株青枯而死,不倒伏。地下茎基部和肉质茎发病,初呈水渍状,变软,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用手挤压有污白色黏液流出。根被害也呈淡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致病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单生或双生,极生鞭毛1~3根。革兰氏染色阴性。
姜瘟病 1

姜瘟病 2

姜瘟病
3
二、病原菌
姜瘟病病菌属于青枯假单孢杆菌(
Pseudomonas.Solanacearum
o),属于变形菌门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单生或双生,极生鞭毛1~3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可侵染生姜的根、茎、叶等部位。如果将发病植株的根茎部或者根茎部横切会发现病原菌。
三、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姜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种姜不仅是下一生长季的初侵染源,也是病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种姜种植后长出的姜苗就会发病,成为田间中心病株,靠雨水、灌溉水、土壤、地下害虫等传播。病菌多由植株的茎基部或子姜的自然裂口和机械伤口侵入,从薄壁组织进入维管束即迅速扩展,终至全株枯萎。病害在15以下很少发生,25以上适于发病,潜育期6~8天。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大极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药姜、竹边姜、铁秆青、细肉姜等。
2、从无病地选留种姜,或种姜消毒,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闷种6小时,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浸6小时,姜种切口蘸草木灰后下种。
3、重病地与粮食作物或非茄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最好进行水旱轮作。
4、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块,深翻后每667平方米施石灰100~150千克,起垄或高畦栽培。
5、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适量灌水,雨后排除田间积水。
6、发病初期对零星病窝及时灌药,可用5%硫酸铜液,或5%漂白粉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发病较普遍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