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豌豆黑根病识别与防治

(2022-05-13 07:56:32)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豌豆黑根病识别与防治
                     2022-5-13          蔬菜网

    豌豆黑根病是一种植物病害,晚秋至冬季温暖多雨年份发生较多,应当及时防治。
     一、发病症状
    豌豆黑根病主要为害茎基部。播种1个月后,接近地面部位呈淡褐色水渍状,轻度弯曲。整个根部呈淡褐色,无生机。严重时,呈淡黄褐色至茶褐色腐败,细根脱落,根数减少。重症植株微有倾斜,株高降低,茎叶小,分枝少。发病较早的地块,年底之前出现黄化株。但大多数地初期外观无病症.生长后期,由下部叶片黄化,枯萎。茎基和主根染病,病部初呈水渍状,逐渐变软,初轻微变色,后呈黑褐色,病组织附近根减少,根毛易脱落,造成植株大量枯死。
               豌豆黑根病识别与防治
                       豌豆黑根病 1
              豌豆黑根病识别与防治
                          豌豆黑根病 2
              豌豆黑根病识别与防治
                              豌豆黑根病 3
   二、病原菌
  病原物为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根腐丝囊霉。藏卵器亚球形或近球形,顶生于通常较短的分枝上,壁的内表面呈波纹状,卵孢子椭圆形或亚球形,近无色至深黄色,雄器顶生,多弯曲常分枝。菌丝分枝不太繁茂,游动孢子囊由营养菌丝一端产生隔膜直接形成,成熟后释放出几十至几百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先成群休止,休止时球形,不久即分散,多先生一乳头,从乳头处再释放出若干长有二根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时游动孢子休止后可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三、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以藏卵器和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土壤中水分充足时,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释放出大量游动孢子,发芽后穿透幼苗子叶下轴或根部外皮层侵入,经潜育即发病。该病发生与土壤水分关系密切,病菌在20左右生长良好,土壤温度低,出苗缓慢,有利于病菌侵入则易发病,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及反季节栽培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在田周围挖沟造渠,以便积水迅速排出,防止大田湿度提高。畦要宽要高,多发病地块应轮作。多施有机肥,播种期不要提前,收获后,应将植株残体集中烧毁。
    2、床土消毒,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如用旧园土,有带菌可能,应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一般17~20厘米深,水渗下后,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如覆土厚度不够可补撒堰土使其达到适宜厚度,这样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残效月余。
    3、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漫灌。
    4、育苗畦(床)及时放风、降湿,即使阴天也要适时适量放风排湿,严防幼苗徒长染病。
    5、发病初期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m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或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m 3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