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细菌性软腐病识别与防治
2022-5-3
来源:中国蔬菜网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etal.]发生普遍,为害较重。
一、发病症状
结球以后发病多是从短缩茎基与叶柄相接处发病。初时病部出现水浸状病斑,植株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外叶不再恢复,病部开始腐烂,叶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渐腐烂成泥状,散发出恶臭味。严重时全株腐烂,塌倒于地。从球茎处发病,外部表现为植株萎蔫,球茎内部湿腐,直至腐烂呈泥状,致使整个植株塌倒溃烂。病部散发出臭味。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
二、病原菌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学名: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
真菌。菌体短杆状,具2—8根周生鞭毛,大小(0.5—10)微米×(2.2—3.0)微米,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阴性。不耐干旱和日晒,在室内干燥2分钟或在培养基上曝晒10分钟即会死亡;致死温度50,10分钟。在土壤中未腐烂寄主组织中可存活较长时间。但当寄主腐烂后,单独只能存活两个星期左右。
三、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窖藏种株,甚至害虫体内越冬。田间发病与害虫及黑腐病的发生情况关系密切。春天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粪肥、昆虫等传播,从自然裂口、虫伤口、病痕及机械伤口等处侵入。病菌发育适温25~30,不耐强光和干燥。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
四、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高畦覆盖地膜栽培,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均匀灌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以防湿度的剧烈变化导致球茎开裂。注意防治地蛆、黄条跳甲等害虫,减少伤口。发病初期拔除病株,病穴及四周撒少许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
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等防治细菌类病害的药剂灌根防治,每株灌兑好的药液200毫升,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