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蓝芸薹生链格孢黑霉病识别与防治

(2022-04-25 06:36:27)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甘蓝芸薹生链格孢黑霉病识别与防治
                   2022-4-25      来原:网络

    椰菜、紫甘蓝黑霉病,又称黑斑病。病菌是芸薹生链格孢黑霉菌,病菌是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和种荚,应及时防治。
    一、发病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外叶或外层球叶上,初在病部产生小黑斑,温度高时病斑迅速扩大为灰褐色圆形病斑,直径5~30mm,比白菜黑斑病大,轮纹不明显,但病斑上产生的黑霉常较白菜多且明显。叶上病斑多时,病斑汇合成大斑,或致叶片变黄早枯。茎、叶柄染病,病斑呈纵条形,具黑霉。花梗、种荚染病现出黑褐色长梭形条状斑,结实少或种子瘦瘪。
        甘蓝芸薹生链格孢黑霉病识别与防治
             甘蓝芸薹生链格孢黑霉病
    二、病原菌
    病原是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 (Berk.)Sacc.),异名A.oleracea Milbrath,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孢子类)。子实体生在叶两面。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直或弯曲,分隔,浅青褐色至褐色,31~80×4.5~7(μm)。分生孢子成长链状、柱状,生3~10个横隔膜,0~8个纵斜隔膜,分隔处常明显缢缩,浅青褐色至青褐色,光滑,大小25~93×13.5~20.5(μm)。喙一般不发达,多为单细胞假喙,浅青褐色。别于芸薹链格孢[A brassicae(Berk.)Sacc.]引起的甘蓝黑斑病。
    三、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留种株上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病菌喜较高的温度,适温为28~31,最适PH6.6。病菌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存活1年,7~8月在甘蓝生长中后期,遇高温、高湿天气,或肥力不足,或大田改种甘蓝类蔬菜发病重。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以南、西南菜区主要是芸薹生链格孢引起的黑霉病。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黑斑病的品种。
    2、增施有机肥或有机活性肥,注意氮磷钾配合,避免缺肥,增强寄主抗病力。
    3、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
    4、有发病可能时,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 30%醚菌酯悬浮剂2500倍或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 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