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蓝小菜蛾识别与防治方法

(2022-04-08 07:26:20)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甘蓝小菜蛾识别与防治方法
                    2022-4-8           来源:百度百科

  小菜蛾,俗名小青虫、吊丝鬼、两头尖、扭腰虫等,属世界性害虫,国内各地均有发生,为十字花科的主要害虫。 小菜蛾因发生面积大,为害时间长,体小,食物量少,易躲避敌害, 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生态适应性及抗药性强,具备了昆虫进化的典型特征,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使小菜蛾成为青海油菜产区的优势害虫。
  一、发生症状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又名小青虫。主要为害油菜、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以幼虫啃食叶片、茎枝、花器及角果的表层。油菜苗期,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半潜叶危害,直接啃食叶肉。二龄以后幼虫不再潜叶,常常集中在心叶或叶片背面啃食,仅残留上表皮,形成透明斑块。三、四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没吃光,仅剩主脉,形成网状。油菜开花期及角果期,幼虫危害叶片,花梗及角果和籽粒,常在角果内籽粒吃空。幼虫二龄以后受到惊吓,身体扭动或吐丝下坠。
           甘蓝小菜蛾识别与防治方法
                  幼虫危害甘蓝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卵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幼虫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节明显,腹部第4-5节膨大,雄虫可见一对睾丸。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幼虫较活泼,触之,则激烈扭动并后退。蛹长5-8mm,黄绿至灰褐色,外被丝茧极薄如网,两端通透。
              甘蓝小菜蛾识别与防治方法
               小菜蛾虫态图
 
    三、生活习性
    据调查,小菜蛾油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年发生2~3代不等。以幼虫在7~8月为害最为严重。成虫昼伏夜出,白昼多隐藏在植株丛内,日落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以19~23h是扑灯的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很快即能交配,交配的雌蛾当晚即产卵。雌虫寿命较长,产卵历期也长,尤其越冬代成虫产卵期可长于下一代幼虫期。因此,世代重叠严重。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余粒,多的可达约600粒。卵散产,偶尔3~5粒在一起,卵期3~11d。幼虫四龄,幼虫期12~27d。老熟幼虫在被害叶片背面或枯叶等处吐丝结茧化蛹,蛹期8~14d。小菜蛾发育最适温度为20~30。此虫喜干旱条件,潮湿多雨对其发育不利。另外,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连续种植,或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生严重。
  四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采用轮作换茬,清洁园田法及灯光诱杀成虫法等。
  2药剂防治:参见菜粉蛾防治方法。但菜蛾对菊酯类及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较强的抗性,施药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不同类型农药可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可用24%灭多威水剂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或5%卡死克乳油,或5%农梦特乳油各2000——3000倍液;还可用Bt乳剂,或25%杀虫双水剂2.25千克/公顷,对水1125千克喷雾。有的菜区菜蛾对抑太保乳剂、Bt乳剂产生抗性,可改用爱比菌素1000——2000倍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