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蓝枯萎病识别与防治

(2022-04-03 08:23:04)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甘蓝枯萎病识别与防治
                    2022-4-3      来原:网络

    甘蓝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病害,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甘蓝商品菜生产基地,陆续发现一种症状表现为叶片退绿黄化、植株萎蔫、危害非常严重的新的毁灭性病害.一般能够导致甘蓝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严重时甚至会毁种绝收,应及时防治。
    一、发病症状
    病害一般沿行向蔓延扩展,处在病区边缘的病株发病较轻,行间中央病情越来越重, 整叶或全株变黄, 植株小而萎蔫,甚至枯死。在田间可以见到明显的缺苗断垄。剖开植株的茎可以见到维管束明显变褐。由于其病害症状主要是叶片黄化萎蔫,因此人们称其为甘蓝黄萎病或甘蓝枯萎病。甘蓝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粘团专化型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受害甘蓝病株一般在定植后2~4周表现出典型的症状,首先表现出的症状是植株一侧或整个下部叶片黄化,随后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和茎部的维管组织变褐,病株逐渐死亡。主要发生于夏播栽培,由苗床期直到本田持续发生。定植后的苗,最初有2~3片下部叶片黄变。主脉为中心,叶片的一侧黄变,主脉向黄变一侧扭曲,叶片畸形。剖检叶柄,黄变侧的导管由黄变至暗褐变。病害严重的植株,在结球前枯死。
           甘蓝枯萎病图片         

   二、病原菌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孢。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在PDA平叛上培养,菌落突起絮状,菌丝白色质密。菌落粉白色,浅粉色至肉色,略带有紫色,由于大量孢子生成而呈粉质。菌落高3~5mm,小型分生孢子着生于单生瓶梗上,常在瓶梗顶端聚成球团,单胞,卵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少许弯曲,多数为3隔。厚垣孢子尖生或顶生,球形。在自然条件下可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三种类型,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肾脏形等,长假头状着生。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胞,镰刀形,略弯曲,两端细胞稍尖。厚垣孢子淡黄色,近球形,表面光滑,壁厚,间生或顶生,单生或串生,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又称轮枝样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菌落正面呈规则圆形,菌丝生长茂盛,呈毡状,背面可见分泌桔黄色色素;菌丝生长速度快,黑暗培养5天菌落直径达81.0~84.0mm;菌丝多分隔,分生孢子梗柱状,细长,顶部略细,生于菌丝侧面,多数有分枝,宽同菌丝,以单出瓶梗方式产孢;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棒状,多数基部平截,串生或呈假头状着生;大型分生孢子较少见,直或弯曲,顶部钝圆,基部略平截,无明显足细胞;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球形,无色。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抵抗力极强的孢子形态在土壤中存活,经土壤传染。病原菌由根顶端伤口处侵入,在导管中繁殖,阻碍水分通过,并产生毒素,导致植株枯死。作为对策,应选择抗性品种。
    四、防治方法
    甘蓝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了以利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种子消毒、无病土育苗、清洁田园、错开发病流行期移栽及实行轮作等配套防治技术。其控制甘蓝枯萎病效果达90%以上,产量损失减少至5%以下,同时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增加菜农收入。其防治技术如下:
    1、种植抗病优良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蓝枯萎病的关键措施。国内品种可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抗枯萎病品种中甘96和中甘18,国外品种可选用珍奇、绿太郎、夏强、百惠等。
    2、加强种子处理。实行无病土育苗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育无病虫害的壮苗。对甘蓝种子进行药物拌种和包衣处理,可以预防病菌随种子传播,同时可以作为保护屏障防止土壤中的病菌侵染种子和幼苗,可用种子质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者用种子质量3%的2.5%适乐时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选择从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或从未发生过甘蓝枯萎病的田块作为苗床,播种前将苗床耙松、耙平,施适量底肥或者撒施适量尿素作基肥,并进行必要的药剂处理。将适量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或30%枯萎灵、绿亨1号和绿亨2号撒施于秧床土壤表面,混匀后将种子直接撒播于秧床上,以降低病害发生危害程度。
    3、适时播种,避开高温季节。加强田间管理。蹲苗适度,防止苗期土壤干旱,遇有苗期干旱年份、地温过高,宜勤浇水降温,确保根系正常发育。及时清理田园,清除前茬和田间发病植株及病残体,防止其随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或者成为病害的侵染来源。高温季节,可将病残体集中堆放于阳光可直射的地方,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利用太阳升高薄膜下的温度直至病残体全部腐烂,从而杀死病菌,有利于控制病害在田间扩展危害和蔓延。
    4、必要时喷淋或浇灌12.5%增效多菌灵可溶剂200~3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可溶性粉剂或30%苯噻氰(倍生)乳油1000~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2次。
    5、调整移栽适期,避开发病高峰期。枯萎病的发病高峰,从而减轻枯萎病对甘蓝的危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