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粱大斑病识别与防治

(2019-03-30 08:47:45)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高粱大斑病识别与防治
       2016-4-24  黑土农技网   玄武星

    高粱大斑病是高粱产区常见叶部病害,应及时防治。
    一、发病症状
    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产生叶斑和叶枯,使叶片逐层枯死,早期发病可造成严重减产。高粱各生育阶段都可被侵染。苗期叶片上生淡红色或黄褐色小病斑,扩大后汇合成淡紫色、紫褐色斑块,病叶枯萎。成株期叶片上病斑长梭形或长椭圆形,中部淡褐色至褐色,边缘紫红色,早期可见不规则的轮纹,病斑大小20~60×4~10(mm),有的更长、更大。病斑内常有紫红色斑纹,潮湿时病斑两面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雨季湿度大扩展迅速,常融合成大斑致叶片干枯死。
    高粱大斑病识别与防治

       高粱大斑病
    二、病原菌
    病原菌有性态是玉米毛球腔菌 (拉丁学名:Setosphaeria turcica(Luttr.)Leonard&Suggs)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一般不产生有性世代。成熟的子囊果黑色,椭圆形至球形,大小359~721×345~497(um),外层由黑褐色拟薄壁组织组成。子囊果壳口表皮细胞产生较多短而刚直、褐色的毛状物。内层膜由较小透明细胞组成。子囊从子囊腔基部长出,夹在拟侧丝中间,圆柱形或棍棒形,具短柄,大小176~249×24~31(um)。子囊孢子无色透明,老熟呈褐色,纺缍形,多为3个隔膜,隔膜处缢缩,大小42~78×13~17(um)。
    病原菌无性态为及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称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3根束生,褐色不分枝,正直或膝曲,基细胞较大,顶端色淡,具2~8个隔膜,大小35~160×6~11(um)。分生孢子梭形或长梭形,榄褐色,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基细胞尖锥形,有2~7个隔膜,大小45~126×15~24(um),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异名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等。
    本菌与玉米大斑病是同一个种两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不侵染玉米,但玉米专化型能侵染高梁。
    三、发病规律
    高粱大斑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孢子萌发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7月可造成较重的为害。常温多雨的年份易流行,引致高粱大面积翻秸。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大斑病的品种或赤杂5号、龙杂4号、松杂1号等叶斑病轻的品种。
    2、加强高粱田管理。适时秋翻,把病残株沤肥或烧毁,减少菌源。
    3、增施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提倡沟施农用活性有机(粪)肥,每亩施用2500kg,沟施后盖土。也可喷洒奥普尔有机活性液肥800倍液或“垦易”微生物有机肥500倍液。
    4、药剂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亩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亩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亩用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喷雾;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亩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亩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3 000~5 000倍液喷雾;亩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