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粉垄栽培技术

(2019-03-21 08:47:05)
分类: 栽培技术


         粉垄栽培技术
       2015-5-9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院
            发布单位:经作所

    技术概述:粉垄栽培技术指按照不同作物种植需求,利用粉垄机一个或多个螺旋钻头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成厢,并在垄(厢)面上种植作物并配套相关技术。
     粉垄,原是在拖拉机上配装螺旋型钻头耕具,现改为履带式全液压粉垄机,钻头垂直入土 28-40厘米(可根据作物需求调整粉垄深度),高速旋转横向切割粉碎土壤,大幅超越拖拉机耕作深度且实现深松不乱土层,一次性前行完成传统犁、耙、碎等作业程序,满足作物直接种植需求并获大幅增产。
     粉垄技术颠覆千年传统犁翻式耕作模式,在耕层中扩建土、水、气新“三库”而产生 “4464” 效应:即“四个增”——增加耕层松土量1倍以上、土壤原生养分利用量10%以上,增大“土壤水库”50%以上、“土壤氧气库”1倍以上;“四个减”——减少水土流失20%以上、碳排放量,减低耕层土壤含盐量30%以上、重金属含量;“六个抗”——增强作物增产稳产抗干旱、高温、低温、病害、虫害、倒伏等能力;“四个提高”——促进作物光合效率提高10%以上,产量提高10-30%以上,品质提高5%以上, 经济收益提高10%以上。
     该技术在已在广西、河南、河北、辽宁、甘肃、宁夏、海南等 9 省(区)的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13种作物上应用,证实其增产10%-30%以上,品质提升,且粉垄耕作一次后可多年多季持续增产,每季纯收益可提高10%左右。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已获“旱地作物粉垄栽培方法”和“水稻粉垄栽培方法”等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篇。已于2012年3月28日,通过由广西科技厅组织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中科院植物所宋松泉研究员、北京大学林忠平教授等专家组成成果鉴定委员会的成果鉴定,专家认定“研究具有原创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应用于各种作物,对于在盐碱地、西北干旱地区生态重建、部分草原改造等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014年7月16日,袁隆平院士提出“可在全国推广”。
    增产增效情况:已在全国 9 省(区)的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13种作物上应用,证实其增产10%-30%以上和品质提高,且粉垄耕作一次后可多年多季持续增产。
比较效益提高。广西农科院在北流市民安镇定点试验,与常规耕作相比粉垄第1-6季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
    技术要点:1、粉垄整地。粉垄技术可应用于各种作物。整地时应根据作物种植需要,按一定行距和深度进行条带性粉垄耕作或全田粉垄耕作。如甘蔗可按行距1.3米,宽35厘米、深40-50厘米耕作;木薯、马铃薯按行距1.2米,深35厘米耕作;水稻、小麦、花生、大豆等按深度25-30厘米全田耕作。
    2、播种。粉垄整地后,根据作物种植密度要求,及时播种,以防土壤跑墒。播种至出苗期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3、施肥。粉垄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后劲足,因此,在施肥管理上前期相对偏施N肥,后期合理控制N肥用量。粉垄后土壤松土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在施肥上可考虑适当减少N肥用量,尤其在粉垄水稻上,与传统栽培相比,在同等施肥条件下,粉垄水稻成熟期表现N肥偏多,贪青现象,建议N肥施用量减少10%。
    适宜区域:全国各地
    注意事项:1、耕地地面以下35厘米无石块等障碍物;2、粉垄整地后土壤疏松容易跑墒,应及时播种。
     参考图片:
     图1粉垄机
     图2观察小麦根系
     图3观察水稻根系
     图4观察甘蔗生长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水泵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