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识别与防治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
一、发病症状
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先侵染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发病初期病斑椭圆形至矩圆形,无明显边缘,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发病重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三、发病规律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米尾孢和高粱尾孢。病原菌随病残体越冬,为初侵染源,进行重复侵染。7-8月份多雨的年份易发病,个别地块可引起大量叶片干枯。病原菌在干燥的条件下能够在病残体上安全越冬,但在潮湿的地表层下的病残体不能越冬。地势和种植形式对其发生有较大影响,而播期、种植密度、地势、肥料对玉米灰斑病的影响不大。
四、防治方法
1、选用对灰斑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
4、药剂防治。主要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3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选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雾;70%代森锌粉剂800倍液喷雾;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喷雾;25%丙环唑15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