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线条花叶病毒病识别与防治
黑土农技网 玄武星
2013-12-9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病(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约旦、罗马尼亚、美国等地。在我国新疆、甘肃发生较多较重,又称小麦糜疯病,拐节病。
一、发病症状
小麦线条花叶病,拔节前感病,表现系统侵染性条点花叶症状,生育后期感染,则表现过敏性坏死反应。在苗期阶段,植株叶色变淡,叶片变窄,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细小长短线条及褪绿黄色点,后扩大愈合成苍白色断续条纹,苍白条纹增多,绿色条纹减少,使叶片变苍白,向内纵卷,部分组织坏死。新叶片也出现腿色条纹,叶脉浊化稍暗。拔节后,节间向外向下成弧形弯拐,节外反又向上,各节的向地一侧异常膨大,造成全茎呈拐节状,此症状在基部1-3节最为明显。病情严重的,植株松散矮化,高低不齐,全株分蘖向四周匍匐,穗鞘扭卷,不易抽穗,或穗而不实。小麦感病越早发病愈重,冬前发病不能拔节抽穗,提早枯死造成绝收;拔节期感病植株严重矮化,仅主穗和个别分蘖抽穗,穗小粒少有40%植株无收;拔节后感病结实小穗减少,千粒重降低,单株减产64%。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小麦线条花叶病1叶枯

小麦线条花叶病2线条斑

小麦线条花叶病3茎拐节
二、病原物
新疆昌吉农垦局农科所谢浩等,在新疆五家渠分离到一株病毒,鉴定为小麦线条花叶病毒(
Wheatstreakmosaicvirus简称WSMV),或称小麦条点花叶病毒,属弹状病毒组,病毒含单链RNA。病毒钝化温度54,致死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7天,稀释限点500~1000倍。病毒颗粒体长条杆状,大小625—725×15—18(nm)。电镜观察,叶片枯死斑中有大量病毒粒子和风轮状内含体聚积,而在相邻绿色组织细胞质中则存在极少病毒粒子。其病原由螨(Aceria
tulipae)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大麦、小麦、黑麦、燕麦、高粱、黍、苋色藜,表现系统花叶病状,可通过介体感染玉米。该病毒与玉米矮花叶病毒,大麦条纹花叶病毒,马铃薯Y
病毒的血清反应为阴性。该病毒在新疆的发生量约占小麦上总病毒数量的80%以上。
三、发病规律
该病毒自然寄主主要为麦类作物,冬小麦、禾本科杂草、叶螨是病毒越冬的场所。传播介体是曲叶螨、郁金香瘤螨Aceria
tulipae等,若虫期获毒后,可终身传毒,但不经卵传毒。传毒率为25-100%,汁液摩擦也可以传毒。该病毒可随病小麦种子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土壤和其他昆虫均不传毒。叶螨在冬小麦或杂草上越冬,小麦返青后即在心叶危害产卵繁殖,抽穗后转入穗部,灌浆时转入小麦颖壳或麦粒表面,麦收后转入附近的玉米、高粱、糜子、狗尾草、冰草、芦苇及自生麦取食传毒,秋播小麦出苗后返回麦田取食传毒,构成侵染循环。特别是距糜田近的小麦易发病,糜子收获前小麦出土早的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小麦品种间对病毒的抗性差异是明显的,选用抗耐病品种是一项基本措施。
2、改良轮作制度,作物合理布局,麦田宜远离糜子田,适当推迟播种期,清除田边、渠旁杂草,均能减少病虫发生数量。
3、药剂拌种,每100公斤小麦种子用“天达裕丰18”50ml,加“2.0%天达阿维菌素”15ml,加“40%天达毒死蜱”100ml拌种,既能防治各种害虫,又能兼治纹枯病、赤霉病、病毒病。
4、在小麦秋苗期或返青期,用天达“2116(粮食专用)”加“天达裕丰18”加“3%天达啶虫脒”混合喷雾,既杀虫又治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