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滴灌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2019-02-22 08:39:08)
分类: 栽培技术

              滴灌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2013/2/5  张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四团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新疆博乐833405

    摘要:新疆是全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新疆的农业生产用水更是十分紧张。冬麦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四团的主要农作物,为了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的局面,八十四团2008年开始推广小麦滴灌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从滴灌小麦的栽培技术层面阐述滴灌小麦的种植、管理所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节水灌溉;滴灌;小麦;栽培技术
     引言
     八十四团位于博乐市以北10公里处,气候温和、适应于冬小麦生长,但是八十四团仅有一条对立的保尔德水系。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保尔德的来水量逐年减少,虽有引进的新博哈水和井灌水的补充,任然无法满足全团的作物用水。八十四团种植小麦的土壤质地多为戈壁地、半戈壁地,需水量大,渗漏严重,水资源的利用率低,灌次多达10~14水,灌水间隔期7~10天。小麦返青后与其他作物用水矛盾突出,致使冬小麦666.7产量一直徘徊在350~380kg之间。为了解决这一关系到团场发展的突出矛盾。2008年,团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本团实际探索出适合八十四团小麦生产的种植模式——小麦浅埋式滴灌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单产,增加了经济效应。2008年,八十四团试种滴灌春小麦133.3hm2,666.7产量467kg。较常规淹灌春小麦增产18.5%,通过5年的示范推广,到2012年已推广滴灌小麦面积达到3000 hm2,单产503.2kg,较常规灌溉增产15.4%,单产超过600kg的面积有28 hm2,单产超过550kg的有615 hm2,其中2.8 hm2单产达到671.2kg,创当年八十团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1 产量结构
    基本苗40万株/亩,收获穗42~48万穗/亩,每穗粒数28~32粒,千粒重48~52g以上,单产550~600kg/亩以上。
    2 主要管理措施
    2.1 选用良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选用早熟、抗倒、高产、优质的冬小麦品种奎冬5号和石冬8号。其中,奎冬5号穗大容量大,千粒重高、品种好、早熟。石冬8号半矮杆、抗倒伏、穗大粒多、易创高产。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选用这两个品种不但实现了冬小麦高产,而且有利于麦茬后复播,以充分利用麦收后秋季的光热资源,实现一年两熟,增加了职工收入,提高了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
    2.2 适期早播、节约用种
    近几年,秋季温度偏高,八十四团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9~25/9,一般要求3天日平均气温16~18,冬前有效积温180~520。冬前有50~60天的生长时间,作为确定冬小麦播期的依据。过早过晚播种都不利于冬小麦形成壮苗,一般播量为30kg/亩。采用滴灌技术后,播量控制在25~26kg/亩,亩节约种植4~5kg,亩节约成本11.2~14元。
    2.3 合理铺设滴灌带
    机力铺设滴灌带,一播幅3.6m宽,24行小麦一管四行,滴灌带行距60cm,滴灌带铺设位置按20留出,其余的行距13.3。滴灌带浅埋于地表下2~3cm,防止大风刮起滴灌带,播后及时布置好滴灌管网。
    2.4 科学控制滴水量,缩短滴水周期
    播后2天,及时滴好出苗水,要保证土壤有足够出苗的墒情。一般,返青、起身期滴水1~2次,拔节、抽穗期滴水3~4次,扬花、成熟期滴水3~4次,全生育期滴水7~10次(不包括出苗水和冬灌),总滴水量300~400m3/亩,水产比为1.34~1.79kg/ m3,较淹灌小麦节水30%~40%。
    2.5 氮、磷、钾配合,保持养分的有效供给
    冬小麦一生中有两个需氮高峰期,一个是拔节、孕穗期,另一个是抽穗、扬花期,苗期需氮较少,扬花后需氮量逐渐减少。冬小麦对磷、钾的吸收规律是苗期吸收量小,后期吸收量大。肥料随水滴施,肥水耦合性好,可均匀、缓慢进入耕层中,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滴肥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1年滴灌冬小麦各生育期滴肥量明细表
                                                           单位:kg/亩
    肥料 播种苗期 返青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扬花期 灌浆期 全生育期
    尿素         10     10                      35
    三料                                                     5
    钾肥                                               5
   滴灌肥                                    15
 
    滴灌小麦尿素用量较常规施肥少用10kg/亩,磷肥少用5kg/亩,滴灌小麦肥产比为4.87kg/标kg,而常规施肥的小麦其肥产比仅为2.86kg/标kg,二者相差2.01 kg/标kg,说明滴灌小麦的肥料利用率明显优于常规施肥的小麦。滴灌施肥方法简单易行,劳动强度低,施肥时间便于掌握,节约肥料成本,小麦长势好。
    2.6 提高了田间出苗率,优化了产量结构
    滴灌冬小麦采用干播湿出的方法,播后及时铺设管网,及时滴水。滴水质量好,而且表层土壤疏松不板结,有利于冬小麦出苗,田间出苗率明显高于淹灌。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滴水肥不受气候影响(除大风、暴雨、冰雹外),滴灌技术操作简单,降低了农工劳动的强度。水、肥供应均衡,耦合性好,促进了冬小麦个体的发育,使群体结构趋于合理,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目标。田间调查数据详见表2

        表2 2011年不同灌水方式的冬小麦长势、长相及产量结构对比
                                单位:kg/亩、万株/亩、%、万、粒、g、cm
 灌水方式 播种量 基本苗 田间出苗率 亩穗数 每穗粒数 千粒重 株高  叶色 穗长
   滴灌     26    40.8     75.3     45.7    28.4    48.5   90   深绿  7.2
   淹灌     30    36.4     58.2     40.3    27.6    45.4   87   黄绿  6.6
   +、~   ~4     4.4     15.1      5.4     0.8     3.1   2.5        0.6
    2.7 适时适量进行化控
    化控是防止冬小麦倒伏的一个重要措施,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化学药剂控制基部一、二节间的伸长,使其增粗,增加基部一、二节的干重,达到降低植株高度、防止倒伏的预期目标。在冬小麦起身后拔节前,对奎冬5号品种进行化控,亩用多效唑25~35ml(戈壁地轻控),兑水25~30kg,搅拌均匀,进地前检查,做到喷雾良好方可进地作业,以防局部控死。
    2.8 综合防治病虫害
    八十四团冬小麦最主要的病虫害有三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主要发生在石冬8号品种上)。虫害有:蚜虫、蓟马,在做好种子药剂处理的基础上,于冬小麦孕穗后到抽穗初期,用20%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ml/亩,兑水15kg/亩,人工喷雾。石冬8号品种应在喷施粉锈宁的同时,用40%的多菌灵悬浮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ml/亩,兑水15kg/亩,预防小麦赤霉病。喷药后如发现病株,7天后再喷一次。对蚜虫、蓟马在麦穗破肚前用5%的啶虫脒乳油,兑水15kg/亩,页面喷雾。
    2.9 适时收获
    于冬小麦腊熟末期及时收获,要求割茬高≤20cm,掉穗≤2穗/m2,掉粒≤5粒/m2,净度98%以上,破碎率≤2%。
    2.10 经济效益分析,具体见表3
           表3 2011年滴灌冬小麦、常规灌冬小麦经济效益分析表
                                            单位:元、kg/标kg、kg/ m3
     灌水方式 亩产值  亩成本  亩效益 物化成本产出比 肥产比  水产比
      滴灌    1124.8   804.1  320.66      1:1.8      4.87  1.34~1.79
     常规灌    900.9   728.1  172.8       1:1.64     2.86  0.54~0.77
      +、~    223.86   76    147.86      1:0.16     2.01  0.8~1.02
 
    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条田土质差、肥力低
    全团部分地块土质差,肥力低,影响了滴灌冬小麦的产量和效益,今后应选择土质较好、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种植滴灌冬小麦。
    3.2播种量偏大造成中期群体过大、倒伏面积较大
    播种量偏大,造成中期群体过大,分蘖两极分化慢,后期易倒伏,应参照农七、八的经验,适期早播,把亩播量降至18~20kg(先试验,再示范),达到中群体、壮个体,提高分蘖成穗率,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产量增加目的。
    3.3水、肥的合理利用有待完善
    通过生产实践,对滴施水、肥的时间和用量进行反复试验,使水、肥利用科学合理。尤其是在单次灌水量、小麦不同生育期随水滴施肥料的研究更是当前首要要解决的课题。通过近些年合理安排水、肥的使用时间和用量。通过试验,降低亩播量5~6kg是可行的,实现节本降耗、高产高效的目标。
    3.4 滴灌带浅埋效果欠佳
    应改进农机具,开展技术攻关,保证在不同土质条件下将滴灌带浅埋于地表下1-2cm。通过改进农机具,保证滴管带浅埋的质量。
    4 结论
    滴灌冬小麦水肥调控方便,节约了用种量,出苗率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施肥方法简便,节省了劳动力,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冬小麦是八十四团的一个优势作物,气候条件有利于冬小麦高产、稳产。未来几年,滴灌冬小麦将逐步扩大到占冬小麦总播种面积的80%~100%,平均单产可望突破600kg,通过选用超高产、优质、半矮秆品种,适期早播,基本苗25~30万株/亩,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农工的科技素质等措施,实现上述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