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识别与防治

(2019-02-20 10:59:46)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识别与防治
           黑土农技网  玄武星  2013-4-14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为比较常见的病害,进几年发病逐年加重,损失很大,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应重视及时防治。
    一、发病症状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也可侵染茎。受害叶片初期为近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变成淡褐、黄褐色,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产生乳白色黏液既菌脓,后为一层白色膜,气候干燥时病斑干裂易穿孔。茎、叶柄、卷须的侵染点出现水渍状小点,湿度大时有菌脓。果实染病,果表面出现数个几毫米大小灰绿色至暗绿色水浸状斑点,后迅速扩展成大型不规则斑,变褐或龟裂,并分泌出黏质琥珀色物质,干燥后形成疮痂。严重时果实腐烂、有臭味、早落。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识别与防治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1正面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识别与防治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2背面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识别与防治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果实病斑

    二、病原物
    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Dye & Wilkie),属薄壁菌门假单胞菌属,常危害于黄瓜、西瓜、豆角、棉花、甜柿等。病原细菌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6×0.9μm,有1-3根端生鞭毛,好气性,革兰氏反应阴性,有荚膜,无芽胞。菌落白色。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识别与防治

    南瓜细菌性角斑病假单胞菌

    三、发病规律
    该病属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病菌在田间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溅到茎、叶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发病。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病原细菌发育适温24~28,相对湿度为75%以上,经1小时,病菌就能侵入叶片。潮湿的叶片,潜育期3~7天。发育温度,最高是37,最低是3,致死温度是47。多雨、高湿、大水漫灌易发病。管理不当、连作、磷钾肥不足时发病也重。
    四、防治方法  
   1、从无病瓜上选留种,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
   2、种子消毒。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冲净浸泡6-8小时,再催芽播种,有些南瓜品种对福尔马林敏感,用前应先试验,以免产生药害。也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
   3、农业措施。实行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塑料膜双层覆盖栽培方式。
   4、药剂防治。进入雨季开始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600~800倍液,或30%氢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每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也可选用络氨铜,甲霜铜喷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