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甜瓜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2019-01-31 06:57:04)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甜瓜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黑土农技网(改编)2012-2-7

    甜瓜黑斑病在国内各甜瓜产区都有分布,主要危害甜瓜的叶片、茎蔓和果实。
    一、发病症状
    甜瓜黑斑病各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发生在甜瓜生长中后期,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下部老叶先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浅黄色小点,周围水渍状。逐步发展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黄褐色至暗褐色坏死斑,外围墨绿色,中央黄褐色,病斑边缘明显,大小差异大。叶正面病斑初为褪绿晕环小斑,以后发展成黄褐色坏死斑,近圆形,具不明显轮纹。病斑可相互连接成坏死大斑,使叶片枯死。果实发病多发生在日灼处或其他病斑上,形成褐色、稍凹陷的圆斑,外有淡褐色的晕环,有时内有轮纹,渐扩大变黑,病斑上有一层黑色霉状物,形成果腐。

    甜瓜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甜瓜黑斑病叶1

    甜瓜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甜瓜黑斑病叶2

    甜瓜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甜瓜黑斑病果
   二、病原物形态特症
  病原物是细交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多隔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分生孢子倒棒状或椭圆形,孢26~53×4.5~7.5微米,30~42×2.5~3微米,多单生,偶成短链。孢子萌发以水滴中最好,适宜浓度的土壤浸渍液、马粪液、瓜叶榨出液及蔗糖液对孢子萌发有刺激作用。分生孢子萌发时以基部细胞萌发为主,其次为中部细胞,顶部细胞很少萌发。病菌的菌落有两种,一种为墨绿色,菌丝中等繁茂;另一种为棕褐色,气生菌丝繁茂。前一种是主要类型。此菌能很好地利用木糖、麦芽糖、乳糖,但利用菊糖和纤维素能力差。在硫酸铵培养基上能旺盛生长,硝酸钾、精氨酸、赖氨酸对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人工接种,此菌可侵染黄瓜、西瓜、籽瓜、番瓜、金瓜、葫芦、苦瓜等植物。在田间已发现黄瓜、丝瓜有受害植株。

    甜瓜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甜瓜黑斑病菌 1.分生孢子梗 2.分生孢子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叶组织内外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菌丝在4~36间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1,适温下菌落日生长量0.82厘米。分生孢子在5~40间都能萌发,最适温度范围15~30。54小时萌发率5.5%,10时43.0%,25时79.5%。潜育期,20~30时3~4天,7~17时8~9天。一般6月下旬田间开始出现病斑,7月上、中旬病情发展缓慢,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情迅速扩展,达发病高峰。这时正是甜瓜增糖期,发病严重时,会影响糖分积累。病害发生程度与湿度密切相关,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浇水后的瓜田夜间常会结露6~8小时,此时最易发病。提早浇水会引起提早结露。开花前浇水发病重,坐瓜后浇水发病轻。过早浇水,植株前期徒长,组织柔嫩,降低了叶片的抗病力。
   四、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推迟定植后瓜田浇第一水时间,即在坐瓜后待长至核桃大小时浇第一水。清除病残组织,减少初侵染来源。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甜瓜植株抗病力。棚室甜瓜应抓好生态防治,由于早春定植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高,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所以应以调控温湿度为管理重点,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2、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40%拌种双200倍液浸种24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
   3、药剂防治。棚室可在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防治。采用粉尘法时,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采用烟雾法时,于傍晚点燃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每隔7~9天1次,视病情连续或交替轮换使用。露地栽培时,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如能在发病前喷药,可明显提高防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