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枯萎病识别与防治
黑土农技网 玄武星 2011-9-28
兰花枯萎病是兰花上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有称为兰花尖孢镰刀菌茎腐病。
一、发病症状
发病时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枯死。植株上表皮、下表皮及维管束出现环状紫红色坏死,后根茎也变紫红色。根茎部感病,导致假鳞茎皱缩,变细且扭曲,叶片逐渐变黄枯萎;发病严重时,假鳞茎和根系发黑腐烂,病部出现白色稀疏霉层,为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重病株一般2~3周即枯死,轻病株可存活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别于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

兰花枯萎病1

兰花枯萎病2

兰花枯萎病全株
二、病原物
该病为真菌病害,由尖镰孢菌(拉丁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引起。病原分类归是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小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5~12
μm×2.5~3.5 μm;大孢子纺锤形至镰刀形,顶端钩状,基部有足胞,多为3个隔膜,25~45 μm×3~5
μm;厚垣孢子多,间生或顶生,胞壁光滑或粗糙,单生,少串生。寄主范围广泛,主要是土壤传播,可引起瓜类、茄科、香蕉、棉、豆科及花卉等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

兰花尖孢镰刀菌

兰花尖孢镰刀菌形态
三、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尖镰孢菌。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肥料中越冬,厚垣孢子可存活多年。借雨水或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从植株根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经几天潜育即发病。土温28,土壤潮湿或连作或移栽时伤根多、植株长势弱易发病。酸性土壤及线虫危害产生伤口利于发病,21以下或高33,病情停滞下来。
四、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控制土壤水分是关键(40%~60%);选用抗病品种。彻底烧毁病残体,防止病残物传染,再种兰花时需另换新盆和新土,盆土应进行高温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立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立克菌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23%络氨铜水剂250~3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等。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10%治萎灵水剂300倍液,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300倍液。
加载中,请稍候......